带他们去救助部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7155
颗粒名称: 带他们去救助部门
分类号: C913.7
摘要: 或许是在人大机关工作的缘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流浪人员救助条例》(下称《救助条例》)没有颁布之前,看到一些沿街乞讨者,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救助多少钱给他们,而是希望有一个法规,以便有章可循,然后有一个正式的机构负责救助他们,特别是听到有些富有怜悯之心的人被骗上当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种想法。
关键词: 社会救济 社会救助

内容

或许是在人大机关工作的缘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流浪人员救助条例》(下称《救助条例》)没有颁布之前,看到一些沿街乞讨者,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救助多少钱给他们,而是希望有一个法规,以便有章可循,然后有一个正式的机构负责救助他们,特别是听到有些富有怜悯之心的人被骗上当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种想法。
  如今,《救助条例》已经颁布,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有了去处。他们来自于社会,社会自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收容和救助他们,而完成这个责任的就是国家设立的各级民政机构。所以,如果再碰上一个向我伸出手乞求我帮助的人,不管他是肢体残缺,还是自述灾难.我都不会因为没有当即给钱给物而感到自己太无情、太残忍,因为《救助条例》已经实施,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可以主动到政府部门的救助机构去寻求帮助,他们是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救助的;而那些在街头寻求行人帮助的人,我认为他们是不敢主动走进救助部门的。倘若我们人人对他们的乞讨无动于衷,骗子自然也就没有了行骗的市场,我们也就不会因为受骗而大呼上当了。
  毕淑敏在《坦然走过乞丐》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被称为'恶乞’,为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正之风,不是与你的善良的愿望相悖吗?"这真是一针见血的分析。常在媒体上看到国外的一些乞讨方式:桥头、街尾、公园出入口,一些拉小提琴的人在尽情演奏着,脚边放着一个桶子,愿意丢钱的人随你心意,没有乞讨声,也没有感激,一切都那么自然、随意,即使需要救助,都是那么高雅,别出心裁。我想,只要我们对那些以出卖尊严来博得金钱的人坚定立场,刹住这股不良之风,自然可以净化社会风气。 当然,对于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我们不出钱出物,绝不等于对他们不闻不问,及时地指引他们到救助部门去,依情、依理、依法办事还是应该的。所以,我们的善良、爱心应该体现在向正规机构捐助、并监督他们的清廉上。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欧阳普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