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寺内,林木葱茏,古柏参天,梵宫巍峨,香烟袅袅,鲜花绿草点缀其间。我们进入山门,这是一栋长方形、砖木结构的单檐古建筑,上以琉璃瓦覆顶。在寺中,山门又称三门,即“三解脱门”,指的是"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东西两侧各彩塑一尊金刚力士,手持金刚杵,威武雄壮。在佛庙中,金刚力士的主要作用是摧邪显正,除恶扬善, 护持佛法,有诗赞日:"三眼遍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过了山门,便进入了天王殿,迎面一尊笑弥勒佛。在民间传说中,弥勒佛俗称欢喜佛。但见他袒胸露腹,双耳垂肩,赤脚而坐,笑容可掬,无忧虑,亦无烦恼。望之,真感到是一尊可容天下之人、可纳天下之事的大肚佛。两旁的立柱上镌有一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只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何谓四大天王?一日"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手中持一琵琶以作标志;二曰"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人善根增长,手执利剑以作象征;三日"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眼观察护持百姓,手中缠绕一蛇为标志;四日"北方多闻天王",善护持民众的财富,手中执一伞以表守护福德之意。
在弥勒佛的身后,是一尊韦驮菩萨。他面对大雄宝殿,手持巨大的金刚杵,身披金盔甲胄,威武雄壮。据说韦驮菩萨曾面受佛嘱,发大誓愿,护持"佛、法、僧”三宝,故而独独面对大雄宝殿。亦有联赞日:护法安僧,亲受灵山嘱咐;降魔伏怨,故现天将威风我们观览良久,出殿,进虚云纪念堂。恢复宝峰禅寺是虚云长老的遗愿,故在宝峰寺内建有这座纪念法堂。虚云法像长髯拂胸,双目微张,伽趺坐,庄严肃穆。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世寿一百二十有余,是近现代佛教中兴的领军人物,亦是当代禅宗泰斗。堂内有虚云大师自撰挽联一副:"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经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在虚云的一张照片下面,有"幻游比丘虚云自题"的一道偈:"这个痴汉有什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煎沤。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从一联一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虚云和尚是以救苦救难之菩萨精神拯救世人,以复兴佛法为己任的,可身处末法时期,面对苍生他又颇有些无奈,念之品之思之,令人唏嘘动容。我们又转到了宝峰寺的祖师殿内。殿不大,供奉着五尊祖师塑像,正中间为南天竺国禅宗二十八祖、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祖师,左边一尊塑像为终南山道宣律师和百丈怀海禅师,右为马祖道一禅师和黄檗希运禅师。塑像皆全身贴金,庄严慈祥。我们在菩提达摩像前合十顶礼膜拜,在袅袅而上的梵香环绕中,情不自禁地融入了禅境。
我们转向"南天八祖"马祖的塑像,仍合十礼拜,但见像前佛花供果排列整齐,香油灯火幽幽长明,旁边有一诚大师所撰联:“法法相传,望师大力大雄挺起如来担子;灯灯接续,愧我无才无德难兴乌祖道场。”许多信众正五体投地礼拜下去。这位开创禅宗传法盛大局面的祖师,高坐在上,正慈爱地看着芸芸众生,似乎仍在传法不止,救渡世人。
史载,道一和尚俗姓马,"生而凝重",容貌奇特,足下生出二个轮纹,且行走如牛,目光如虎,舌长过鼻,神宇不凡,因其在禅宗发展史上独特的贡献而被尊称为马祖。他幼年时即在剑南道(今四川)汉州什邡罗汉寺依唐和尚削发为僧,20岁左右在渝州(今重庆)圆律师处受具足戒,并游学蜀地各处,深受禅宗弘忍弟子智诜(公元608-702年)开创的净众一保唐禅派学说的影响。
正想着马祖道一的历史功勋,我们已迈入了大雄宝殿,这是宝峰寺的主体建筑。在佛门中,所谓"大雄",意谓佛陀威德无比高尚,其智慧无上圆满。宝峰寺的大雄宝殿建于古皇阁宝殿旧址之上,坐北向南,占地约1100平方米。大殿内有立柱42根,双檐双斗拱,三大门七开。殿为砖木结构,仿古建筑;歇山式屋顶,琉璃瓦覆顶,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在大殿之前有四株、大殿之后有两株千年古柏,树干左右旋转,筋节暴突,枝繁叶茂,直冲云霄。殿内十分宽敞,即使数百僧众同时诵经礼佛亦不显窄迫。
大殿中央须弥座莲花台上塑有三尊大佛,高十余米,金箔覆身,熠熠发光,令人肃然起敬。
居中的自然是释迦牟尼佛,侍立座前的是弟子迦叶、阿难;右边一尊是阿弥陀佛,左边一尊是药师佛。大殿四壁有五百罗汉塑像,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在大殿的东、西、北三方,则分别供奉着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整个大雄宝殿内,彩塑像共七百余尊,皆栩栩如生,令我等叹为观止。
徘徊在如此雄伟壮观的大殿内,我们想起马祖的一生,几乎是云游诸方、随缘化度的一生。其过化之处,立寺庙,建道场。他用来接引僧众的方式也非常奇特,有"踏"有"踢",有"扭"有"喝",有隐语,有符号,有手势,有动作。冷峻刚烈的接机方式,目的皆在截断参问者的思维常态,破除人们的习见成见错见,凡受马祖点化者,无不深感绝处逢生,顿悟佛法玄奥,明心见性,自在成佛。有资料显示,马祖一生共建寺院丛林48座,史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之说。
出了大雄宝殿;微风拂面,空气湿润清新,吸之甜丝丝,泌人心脾,我等一行如饮美酒一般被深深地陶醉了。宝峰寺内,精舍兰若皆符规制,香客信众穿梭往来,不时有人问讯,僧人则合十作答,谦恭有礼。在马祖舍利塔前,香火鼎盛,佛事井井有条,隐隐约约让人们感受到充盈
四处的海纳百川之祖庭气势。史载,宝峰禅寺在极盛之时,高僧云集,梵宫林立,占地极广,需“打马关山门";僧众亦多达数千人,要"七处开梆,九处过堂",乃至"九井木敷"僧众用水之需,诚所谓"石门数十里之地尽罩袈裟"。我想,这座"江南名刹车”的规模现在显然还未能恢复到历史最高峰,但已十分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