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归德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6906
颗粒名称: 走进归德乡
分类号: K892.25
摘要: 奉新归德乡,是清朝道光初年奉新客家人打破乡域界限,自发组织起来区分于当地语言的一个独特客家语言同乡会,所及地域是奉新山区片澡溪、西塔、甘坊、溜头、石溪和仰山一带地区。当地人把这些后来之人亲切地称为客家人。到了道光初年,客家人日渐兴旺,便组织起了自己的同乡会,即归德乡,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与风俗习惯。
关键词: 归德乡 风俗习惯

内容

奉新归德乡,是清朝道光初年奉新客家人打破乡域界限,自发组织起来区分于当地语言的一个独特客家语言同乡会,所及地域是奉新山区片澡溪、西塔、甘坊、溜头、石溪和仰山一带地区。
  奉新归德乡人与赣南客家人是一脉相通的,目前共3.8万余人。他们的祖先分别是西晋末永嘉年间和唐宋以及清初从黄河流域南徙渡江,部分为避战乱和水灾而迁居于此的。他们初到奉新时,举目无亲,势单力薄,在平原地区无法立足,只得在山区安营扎寨。当地人把这些后来之人亲切地称为客家人。到了道光初年,客家人日渐兴旺,便组织起了自己的同乡会,即归德乡,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与风俗习惯。
  茶点、烟竿、舂米碓客人特别喜欢做茶点。他们将瓜果蔬菜菜制成各种点心招待客人,如南瓜干、豆角干、蕃茄干、辣椒干、糖茄干、菜季干、糖姜、萝卜干、刀豆干、苦瓜干等。客人一进门,十几个碟子摆上桌,客人可以尽情品尝。
  客家老农无论是在家在外,都不忘拿着竹烟竿和火纸煤。这种小竹子制的竹烟竿既方便又省钱。在家或劳作休息时,几个人聚在一起,竹烟竿递来递去,轮流吸烟, 其情甚浓。
  舂米是客家人传统的碾米方法。客家人自造舂米碓,置于沿河处,舂出白米后回家过筛,煮出来的米饭比经碾米机碾出的米更香醇可口(因为舂米没有机米温度高。
  现在虽有碾米机,但客家人舂米的传统工艺还未丢。
  喜事、方言、竹龙灯客家人亲和友好3一家喜事众相帮,不下请帖同致贺,如遇白喜事更是人死众家丧,乡邻族里不请自来,料丧周到。无论红白喜事都有礼房(白喜事称库房),帮工分工很详细:提调、翰墨、司厨、传茶、知礼、进出托……这是客家人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的真实写照。
  客家人的语言并非一致,各姓多有一些不同方言。如"什么”,有的说"谩西”,有的说"嘛格","是”说"嘿","不"说"嗯","是不是"说"咳昧"……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一开始玩竹龙灯。龙灯节节分离,用红纸糊贴,不用红布,更不与当地人的那样连在一起,玩灯方式有"玩水灯"、"参花灯"等,十五元宵夜统一收灯;收灯后不准有任何动静,以保一年太平。有时候什么时辰收灯还要问卜,方可进行。
  竹子、火纸、竹麻碓客家人‘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生活真可谓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比如竹床、竹蔑凉席、竹椅子、竹火笼、竹米筛、竹篮、竹宽、竹姻竿、竹扇、竹端筒等。
  用竹子做火纸(土纸)是客家人一大支柱产业。做的火纸名目很多,有头印纸、二印纸等,四六平,四张一帖,100帖为一块纸。他们那抄纸、起纸和晒纸的娴熟手艺真让人叫绝。舂竹麻更具特色,碓左右两边各
  一个100多公斤重的上来下去反复有序的碓脑,人夹其间双手双足左右开弓,眼疾手快,把竹麻投入碓臼捣烂,那情景与少林弟子练功毫无二致。
  米果、艾包、黄粘饼客家人吃也很讲究。来了客人做米果,四月初十做痴药米果,清明扫墓做艾包,六月初六做梧桐叶米果,七月十五做蕉叶米果,客家人的餐桌简直成了米果世界。然而较有来历的还是腊月十五以后的打黄粘米果。黄粘米果是用各种常绿乔灌木烧成灰后泡水过滤,再拌和米粉制成的,传说是为纪念宣宗妃生前为唐宣宗李忱做米果,后广为流传。
  归德乡的命名有个传说,相传清朝时有一常做木料生意的客家水客,因当时交通不便,由水路贩运一批木料至九江,途遇洪水,随江而下至京,恰遇京城修造皇官紧缺木料而被朝廷所征用。皇上给这位水客银两,这位水客不愿接银两,皇上问其故,水客说,京城造宫百姓理应效忠皇上,哪有接木料钱之理。当时的清皇帝感其厚道忠义,加上他微服私访下江南时对江南百姓有着深厚感情,.遂与水客言道:"您老兄真讲义气",这时水客忙跪地谢恩。君无戏言,水客就这样与皇上结拜成兄弟。临别时,皇上问水客要些什么,水客说,我无家可归,回去也无土地。这时皇上龙恩大开,日:你回去,你的家乡横直百里就叫归德乡,你们客家人就叫归德乡人,并赐你黄马褂一件,竹杖一枝,回去专打贪官污吏。后来人们普遍认为客家人厚道有德。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广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