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担忧的校园"贫富差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6894
颗粒名称: 令人担忧的校园"贫富差距"
分类号: C913.3
摘要: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对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学校应该出台一些限制个别学生在学校过分高消费的行为,并对于一些需要大额支出的组织活动进行限制。同时,对于特困学生加大资助力度要多渠道开辟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让贫困生在这些岗位上得到资助,更应让他们自己去组织实施岗位工作,培养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消费观念

内容

目前的贫富差距不仅反映在大学校园里,在中小学校学生中间表现得也十分明显。谁家父母是当官的,谁家有钱,等等,学生们心理都很清楚。羡慕富贵、歧视贫穷的现象亦越发严重这种现象对可塑性很强、正在学习知识的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也阻隔了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交流。这在大学校园里表现最为明富裕家庭的学生往往在一起,贫困东庭的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就多一些;富裕一点的学生比较活跃,而贫寒一点的学生则相对自我封闭。
  因此,必须正视和重视社会上贫富差距在校园的反映,采取得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阻断社会贫富差距对校园的影响,消除由于贫富差距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对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学校应该出台一些限制个别学生在学校过分高消费的行为,并对于一些需要大额支出的组织活动进行限制。同时,对于特困学生加大资助力度要多渠道开辟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让贫困生在这些岗位上得到资助,更应让他们自己去组织实施岗位工作,培养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除了强化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外,还要积极探索实施弱化差距感的办法。对于一些好的做法,要尽快进行交流、宣传。
  总之,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社会贫福差距冲击校园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直接影响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余丰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