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边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6802
颗粒名称: 永远的边城
分类号: K878.2
摘要: 如果说,凤凰古城是一个有灵性的生命,那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一个相思已久的恋人,虽然在岁月的长河中已经消去了当初明丽的容颜;但她那精雕细刻的感情仍穿过漫长浩渺的时空,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美好的故事。
关键词: 古城 凤凰古城

内容

每一次在心中勾勒凤凰,眼前总是浮现一幅画面:流光溢彩的沱江边,晨起的浣衣女用"嗒嗒"的槌击声敲碎了黎明的宁静;摇橹的船翁乘一叶扁舟带着他的翠翠在晨风中踏歌而来;"吱呀"一声,吊脚楼上不知谁家的闺女悄悄地推开窗,羞红了脸向外张望,寻找那个唱了一夜情歌的痴情少年……
  我是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里认识凤凰的,漂浮在字里行间那些清新淡雅的气息和丝丝浅浅的忧伤,让我记住并迷恋上了凤凰。那个偏于一隅的边塞苗乡,总是在纠缠着我深藏于心的渴望。于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背起行囊,叩开了凤凰那古老的城门。
  沿正街北行,不知不觉来到东门城楼,飞檐下悬挂着褪尽了颜色的红灯笼,孤单地在风中飘荡,锈蚀的城门、斑驳的墙砖和支撑在民房上的横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进入城门,便是形成于元、明时期的石板街,街两旁全是木质或青砖构筑成的旧式商铺,店铺门面不大,牌匾却多有讲究,大都出自大家手笔。这里背篓、剪纸、蜡染、扎染、绸带、壁挂、绣花鞋,还有肚兜、雕花窗栏、傩面具、老烟斗、苗银、苗刀等等,一切都是手工制品,显出古老而真实的湘西乡土韵味。一位身穿苗服的中年汉子,在自家门前熬着姜糖,只见他把冷却凝固的姜糖勾在门槛的铁环上,拉开又叠起,叠起又拉开,黏黏的糖丝散发出香甜的味道,引来众人的围观和品尝。
  出北门,便是凤凰风脉所系的沱江,独具特色的吊脚楼立在江边,一根根粗大、结实的木柱支撑起的吊脚楼悬于河的两岸,通风防潮,避暑御寒,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审美研究价值。乘上梭形小舟,缓缓掠过河边的吊脚楼,"悬空于河上的各式雕花窗上,都伸出竹竿晾晒五色衣物,像是无心的招摇,又像是含蓄的遮掩,让人揣想楼上人家的故事”……沱江水清澈见底,急流而下,丛生的水草随波摇荡,身姿轻盈优美,似乎为我的到来舞蹈翩趾,我伸手触摸她,她腰肢一扭,从我的指间轻轻躲过。坐在小船里,聆听舷边苗女的鼓声、随波而下的对歌;遥看气势如虹的虹桥、雄伟壮观的万名塔、身背竹篓的阿婆、捣衣劳作的妇女……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一切都让人感觉穿越时空,来到了与世无争的乐土,感受到凤凰那铅华洗尽的沧桑。
  入夜,月影坠落江心,吊脚楼的灯笼映照在水面上,星星点点,波光粼粼,令人如梦如幻,恍若人间天堂。我坐在"红袖添香”茶吧里,要了一杯普洱茶,淡淡的茶香,浅浅的氤氤让我有些神情迷乱,望着月光下的沱江和江中那转动不息的水筒车,翻看着黄永玉的画册,想起了他为表叔沈从文书写的墓志铭: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疲惫的心灵顿时便有了一丝淡淡的温暖。初夜微凉,捧着手里的茶杯,对着这淙淙的沱江,我想,如果与几个知己好友在此把盏言欢,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呵。恍然间,我有了一种今夕何夕的错觉。就像童年在故乡,看着浮桥上匆匆的行人,悠然自得的浣衣女子,可惜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如果说,凤凰古城是一个有灵性的生命,那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一个相思已久的恋人,虽然在岁月的长河中已经消去了当初明丽的容颜;但她那精雕细刻的感情仍穿过漫长浩渺的时空,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美好的故事。并且,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给你一个动人的媚眼,一个美若仙人的微笑……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建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