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马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6716
颗粒名称: 永远的马灯
分类号: G45
摘要: 老师从遥远的都市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参加山沟里一所山村小学的同学聚会。闵老师站在教室门前的另隰银杏树下,仍如当年迎接上学的山里娃一样,一个个迎来了她的学生,只是这些学生已不再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了,而岁月的年轮也在闵老师光洁的前额上刻下了几道深深的印痕。闵老师用手理了理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深情的目光从我们脸上一个个掠过,似乎在寻找当年我们顽皮的影子。闵老师一个个喊着我们的名字,当我们响亮地回报着一声声"到"时,我看到闵老师的眼睛里似乎有一种明亮的东西闪动。30年前的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涌现在我的眼前。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内容

真出乎我意料,闵老师从遥远的都市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参加山沟里一所山村小学的同学聚会。闵老师站在教室门前的另隰银杏树下,仍如当年迎接上学的山里娃一样,一个个迎来了她的学生,只是这些学生已不再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了,而岁月的年轮也在闵老师光洁的前额上刻下了几道深深的印痕。闵老师用手理了理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深情的目光从我们脸上一个个掠过,似乎在寻找当年我们顽皮的影子。闵老师一个个喊着我们的名字,当我们响亮地回报着一声声"到"时,我看到闵老师的眼睛里似乎有一种明亮的东西闪动。30年前的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涌现在我的眼前。
  上世纪70年代初,闵老师作为一个上海知青来到我们村子。那时,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要翻山越岭到5公里路外的小镇上去上学,这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闵老师找到生产队队长,说要办一所学校,由她担任代课老师,队长非常乐意地答应了。学校几经选址,最后定在了山上的几间破庙里。闵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那天,手里拿着几串金色的谷穗,同学们屏住呼吸。闵老师将谷穗让我们一个个传看着,然后说:"同学们,你们都已看到了这成熟的谷穗,但你们知道它们生长的过程吗?这谷穗是农民伯伯通过辛勤耕耘,用汗水换来的,你们学习知识也要像农民种地一样用心血和汗水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理想的明天,用知识改变贫穷的命运!” 闵老师的话无疑在我们幼小的心里荡起了一阵涟漪,成为我们后来发奋读书、勤奋向上的动力。但山里的孩子读书永远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清闲和单一,有很多的农活等待着我们,特别是农忙时节,小小的年纪要顶半个大人用。因此,缺课的孩子很多。闵老师显得十分着急,十里八坡的山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她携带课本去给学生补课的身影。有时间闵老师在为学生补完课后还会帮学生干一些农活,尽管如此,她仍无法改变学生缺课的现象。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闵老师干脆将上课时间改在了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闵老师提着一盏马灯,站在校门口那棵银杏树下迎接我们。放学了,她便提着马灯沿着弯弯的山道将孩子一个个送回家中。茫茫夜色里,那盏明亮的马灯给了我们多少希望和鼓励啊!
  看着这盏灯火,我们就似乎看到了闵老师充满期望的眼睛和慈母一般的心肠,我们经常是含着热泪在这盏马灯的照耀下走向学校或走回家中的。
  记得上五年级的那年夏天,接连不断的暴雨使山可一条溪流水势陡涨。放学的时候,溪水了我们通向村子的木桥,闵老师冒着大雨,一个一个将我们背过桥去,在送最后一个学生过桥返回时,她一脚踩空,掉进了湍急的水流中,被冲进了山沟里,幸亏一棵大树挡住了她。那次,闵老师的腰肢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后来,从遥远的地方来了一个瘦瘦高高的男青年,带着一副眼镜,不爱搭理人,总是皱着眉头在学校前的一片草地上转悠。大一点的同学告诉我:"这是闵老师的男朋友,要接她回城去!"这消息不胫而走,几位女同学采来一束束桅子花、野菊花放在闵老师的窗台上,表明想挽留她的心迹。我们聚集在闵老师紧闭的窗台上,听到了屋里一次激烈地争吵:"现在让我离开这里真对不起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们是多么需要我呀!"后来,闵老师的男朋友走了,以后再没见他来过,有很长一段时间,闵老师都神色黯然,经常站在那棵银杏树下呆呆地望着远方……只有当她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那有些苍白的脸上才浮现出两片动人的红晕,像变了个人似的。
  在那年临的近时过候年,我们参加了升学考试,26名学生全都考上了初中。离开学校的那天,闵老师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我们走上那座年代久远的木桥……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叶知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