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领头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6404
颗粒名称: 山村领头雁
其他题名: 市人大代表、铜鼓县高桥乡花山村党支部书记胡阳生小记
分类号: K827
摘要: 自1990年从铜鼓县花山乡机关下派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胡阳生甘于奉献,锐意创新,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积极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使村支部连续 13年荣获市、县先进集体,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在2001年当选为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关键词: 党支部书记 胡阳生

内容

自1990年从铜鼓县花山乡机关下派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胡阳生甘于奉献,锐意创新,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积极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使村支部连续
  13年荣获市、县先进集体,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在2001年当选为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引领群众奔富路有道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可是,1990年以前,胡阳生所在的黄沙村支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干部不管事,村集体经济一无所有,村里歪风邪气盛行。
  为改变黄沙村的落后面貌,1990年底,花山乡党委决定对黄沙村党支部进行改组,胡阳生担任了黄沙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因乡镇规模调整后撤销了花山乡并入了高桥乡。2003年,原花山乡的黄沙、上肖、中肖、柘园4个村合并为花山村,胡阳生又毅然挑起重担,出任花山村党支部书记,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20世纪80年代,村民一直以出售原木、原竹为主要创收手段,致使林业资源锐减。胡阳生上任后,与班子成员一道,及时纠正了“靠山吃林”的错误做法,成立村集体林场,带领村民义务垦荒植树,并实行限额采伐,使昔日的荒山很快变成了"绿色银行”,年收入达30多万元。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村里还相继办起了5家竹帘加工厂,年实现利润5万余元。同时,还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到湖南等地学习考察,鼓励农户在以林为主的同时,大力发展果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效地激发了村民发展多种经营的热情。如今,村里人均养羊两头,种果树1亩;共有户办竹帘加工厂8家,年加工竹帘40多万床,收入40余万元。
  乐为群众办实事"当官木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红薯”,胡阳生常常这样告诫和要求村干部。为此,村里的工作计划中,年年都有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而且件件得到落实。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胡阳生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利用下村时间,在做好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及时、广泛收集民意,积极撰写议案、建议和意见,他撰写的《加强林政管理,确保青山常在》、《关于尽早改造铜棋公路的建议》等议案、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案。正是因为这样富有成效的工作,他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扬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佟人大
责任者
胡阳生胡阳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铜鼓县花山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