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水坝百丈陂坐落在上高县泗溪境内的漳河上,与它相隔不远的漳河支流上还有座万墩桥。目前,这两处文物保存完好,并经常有不少游人慕名前去参观。
百丈陂其实只有几十丈长,万墩桥也只有一个桥墩,却为何称百丈陂和万墩桥呢?说起来还有一段在当地广泛流传的故事哩!箱传清乾隆年间,三朝元老帝师朱轼的母亲冷氏60大寿。朱母见高朋满座,却无娘家一人,心中不悦,遂质问朱轼道:“轼儿,你生在何处,长在何处,官运从何处而起?”原来朱轼自幼家境贫寒,全家寄居在外婆家,朱轼就是在外婆家长大、读书、进京赶考的。母亲的提醒,使朱轼恍然大悟,虽说外公外婆早已亡故,但母舅仍在家靠种田谋生。
朱轼连忙说道:"母亲息怒,儿现封母舅为'即见官',任甘肃省陇西县正堂(知县)。"朱母听后,方露笑脸。
朱轼母舅冷嵩轮,家住现上高县泗溪镇墓田岭上村,虽读了几年书,但生性愚钝,只得在家种田。
冷嵩轮到陇西后,虽然接了官印,但因不学无术,闹出了不少笑话,而且他黑眼见白眼,只知敲诈勒索,一时声名狼藉。当地一官员暗中将他在陇西的劣迹向朝廷奏了一本,乾隆大怒,传下圣旨,将他削职为民, 听候处理。
朱轼见母舅闯下了大祸,忙出面周旋,一面在乾隆面前说情,谎称冷嵩轮用征银为家乡修路筑陂、办学堂,是自己赞成的;一面又投书母舅:归家后,火速赶造工程,等候皇上巡视。
冷嵩轮做了8年知县,鬼主意学会了不少。他回到上高后,立即把当地尊长邀到家中,说自己要修桥筑陂办书院,希望大家支持,由此而赢得了“解甲归田,为民造福”的美名。
冷嵩轮在家乡漳河上修造了一座拦水坝,备灌溉之用,取名百丈陂,意思是陂长百丈。又在去官桥街的漳河支流上建造了一座石桥,取名万墩桥,意思是桥有万墩,同时又在岭上村建造了一幢学堂,取名为义学书院。工程完工后,冷嵩轮把工程项目一一呈报朝廷,谎称耗资巨大,请求朝廷拨款支援。
乾隆得知后,决定派大臣巡视。冷嵩轮便在义学书院摆设宴席,为大臣接风。待大臣酒醉饭饱后,冷嵩轮用八人大轿把他抬到百丈陂。这个大臣本来就被酒灌得糊里糊涂,昏昏欲睡,加上轿子一摇晃,不到一刻,便在轿内打起呼噜来。到了百丈陂,冷嵩轮连喊带拖,把大臣请下轿来观看。大臣打着哈欠,醉眼朦胧,伸伸懒腰,摇摇晃晃地在陂上走了一圈,连说了几声不错就钻进轿里去了,继续打他的呼噜。接,着,冷嵩轮又请大臣去巡视万墩桥,大臣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义学院富丽堂皇,百丈陂百丈有余,万墩桥自然有万墩无疑了。从此,百丈陂与万墩桥便流传至今,成了嘲弄封建皇帝昏庸、讽刺官场腐败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