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山 厚积薄发——探访改制后的江西七宝山酒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6150
颗粒名称: 七宝山 厚积薄发——探访改制后的江西七宝山酒业
分类号: TS261
摘要: 产品品质和创新是企业永恒的生命线。改制后的江西七宝山酒业,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厚积薄发,潜心开发出新产品七宝古窖。该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面世后一路走红,并带领七宝山品牌走进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探访改制后的江西七宝山酒业,你会发现他们成功的背后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关键词: 七宝山 酒业

内容

编者按:产品品质和创新是企业永恒的生命线。改制后的江西七宝山酒业,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厚积薄发,潜心开发出新产品七宝古窖。该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面世后一路走红,并带领七宝山品牌走进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探访改制后的江西七宝山酒业,你会发现他们成功的背后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近日偶然到南昌出差,在朋友相聚的酒宴上,东家问喝什么酒,几个人异口同声说要七宝古窖,并很快得到桌上其他人的附和。记者正纳闷间,坐在旁边的朋友加上一句:“很久没喝到这样的好酒了。” 久闻七宝山已经顺利完成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但却没想到刚面世不久的七宝古窖竟能一炮打响。难道这个曾经风光的名酒企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日前专程到江西七宝山酒业去探寻了一番。
  公司董事长:改革的是制度,更是态度!
  所有的辉煌都显示着,记者面前的况冬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将名不经传的七宝山品牌做成家喻户晓的江西名牌;
  带领企业跨入江西省十六大名牌企业之列;
  完成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他做过很多别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在省会南昌,树立起第一块高炮广告牌,并坚持品质为基础,利用整体的品牌策划推广,让七宝山的美名迅速打响;果断地把市场拓展到全国,遍及北京、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 本以为他会像记者采访过的许多战绩彪炳的人物一样,果决却有着难以亲近的强硬;但他用一句不经意的感叹轻易化解了距离,“记者是个好职业啊,想当年,我也算是个文学青年。"呵呵,肩扛着一个企业的重担,却洞察世情,四两千斤,这样的掌舵人,定然是个人物。
  谈及改革,言语间他挥动着右手,从那摧枯拉朽的力度,透出他绝对不缺强硬:改革要改的是制度,但最根本的,是人的态度!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包括我,都要对企业负责,真正地负责——负责生产的人确保产品品质,负责销售的人积极开拓市场,而我和董事会的成员们,要准确把握客观环境,决策企业发展方向……改制后,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只有每个人都做好了,企业才能兴旺发展!
   说真的,况总积极,却不激进。
  对于七宝山的未来,他有着格外清醒的认识,改制后的七宝山,面临新的机遇,也会遭遇很多发展瓶颈,但无论如何不能丢了最根本的东西,一是赖以生存的产品品质,二就是企业壮大的法宝:创新。
  显然,今年火爆南昌的七宝古窖,就是这不二宗旨的真实写照。
  其实,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所以敢吃,是因为心里有底。对于纷繁复杂的白酒业市场竞争,况总也有他独到的应对方略。
  记者问及况总,面对一些知名白酒品牌的竞争,七宝山将如何应对?
  况总的话出人意料,却耐人寻味,“七宝山与这些白酒知名品牌,与其竞争,不如说是共同成长,因为市场的蛋糕,是共同做大的。我相信合力,只有七宝山和省内其他一些知名白酒的品牌屹立不倒,江西的名酒才能真正赶超川皖,飘香全国!" 有人说,容得下全国,你可以当好一个省长;容得下全省,你可以当好一个市长;而容得下对手,就是容下了全世界,你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记者相信,征服市场的,除了态度,更有况总的气度。
  国家级评委:全程执行国家级标准
  企业主管生产和质量的副总曾宪忠,是国家级评委,也是江西省内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评委之一。他的说法竟与况总如出一辙:七宝山发展的根本,将是产品品质的稳定和技术的创新。
  要传承,也要改良。他如是说。
  七宝山最早引进四川老五甑生产工艺,也是目前省内唯一一家较成规模的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在学习和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七宝山勇于创新,充分结合自身和区域特点,对关键工艺进行适度改良。
  比如用料,原来的江西白酒,大多为江南大米酿造的特香型酒,虽自成一派,但成酒中乳酸乙酯偏高,酸甜苦辣涩五味,唯独涩味偏强,协调不够,口感一般;而川酒盛名在外,流派诸多,四川就有五粮液为代表的以高粱、糯米、大米、小麦和玉米混合入料的多粮流派和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仅以高粱发酵的单粮流派。广泛学习和多次实验之后,七宝山终于确定了高粱与大米、小麦按特定比例混合发酵的独特配方,令出产的美酒,既承袭了赣酒的味厚,又收敛了川酒的香浓,专家评定“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
  曾宪忠说,七宝古窖就是我们技术创新的一个杰作。
  “20年前,我们就开始尝试用人工培育老窖泥,而窖泥是浓香型白酒产香和提味的关键。我们在四川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根据江西特有的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群落条件,终于成功培育出老窖,经专家鉴定,窖泥的窖龄相当于近百年的古窖!” “酒好,除了曲好和窖老,足够年份的储藏也很关键。所以我一直坚持,最好的酒一定要等到足够年头。”"说到这,他显然有些难抑的激动,“我们现在上市的七宝古窖,就是那时用老窖酿出的第一批酒!"
  是用老窖酿出的第一批酒。我掐指算算,年头真的足够久。
  难怪会轻而易举地火起来。
  原来,这位国家级评委,并不仅仅是在开坛时才去品鉴色香味格,而是致力于把一个国家级的标准,贯彻在生产的全过程中。
  记者忽然认识到,征服市场的,除了七宝古窖的酒品,还有曾宪忠等人的人品。
  车间制曲工:每天只能工作两小时
  又是一年酷暑。
  曲房是唯一不停产的生产车间。
  因为酒曲的储量是衡量一个酒厂生产能力的关键,支撑七宝山逾万吨年产量的背后,就是曲房工人四季不停的辛苦劳作。
  制曲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只工作两小时。
  见记者羡幕,陈师傅立即拉着记者的手说,你到曲房门口去试试。
  还没靠近,一股喷人的热浪就迎面袭来,竟然比这被烈日炙烤的室外空气还高出数倍,仿佛站在刚刚结束长途运载还没结束喷气的油罐车车尾,不到10秒,灼人的窒息感就让记者迅速逃离。
  距离门口数米远尚且如此,曲房内的状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陈师傅却已经钻进曲房,开始翻动堆码得整整齐齐的曲块,左列移到右侧,上层码到下层,间距均匀,码层相错……动作相当娴熟。只是不到20分钟,他就冲了出来,一边用手抹着脸上、脖子上的汗,随着他甩手的动作,地上居然出现一圈清晰的汗迹,再看那挂在脖子上的毛巾,也早已被汗浸透了。
  好热。他感叹。
  "那你还穿着工作服?”记者对那热气仍心有余悸,奇怪他怎么会有勇气冲进去。
  他回答,这是我们的生产标准,工作服穿戴整齐才能工作,在哪里都不能例外!又说,其实啊,我们不是每天只工作两小时,而是每天只能工作两小时,里面太热,多干一会,真的吃不消,尤其是这样的天气,我进去一会儿就得出来透透气,要不然…… 他一边摇摇头,一边又转身冲进去。
  深蓝色的工作服背后,是一圈汗水蒸发后的清晰可见的白痕。
  一个没有人时刻监督的制曲工,用他对身着工作服才能工作的简单坚持,诠释了况总的话—"改革改变的是制度,但最根本的,是人的态度!” 写在回程路上
  都说看一个企业,一看它的高层,高层的战略眼光将决定企业的走向和作为;二看它的基层,基层的认同感与执行力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上高归来,记者对七宝山的再度崛起,更加深信不疑——酿酒人厚积的德与行,定会在某一天薄发,迅速燎原,就如同坚持酿造的七宝古窖,火了南昌,火了宜春、上高,也必将火出江西,火到全国!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窦玉香
责任者
熊文斌
责任者
晓立
责任者
曾宪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