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明珠”在“廊”中熠熠生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5939
颗粒名称: 让“绿色明珠”在“廊”中熠熠生辉
其他题名: 铜鼓县大塅镇开展"三项创建"活动纪实
分类号: F303
摘要: 大塅镇地处铜鼓县东部,,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以民为本,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努力把大塅打造成“贸工农并举的大镇、绿色旅游的重镇、小城镇开发与建设的明星镇、综合工作的红旗镇”,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 经济结构发展

内容

大塅镇地处铜鼓县东部,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天柱峰脚下,素有赣西北“绿色明珠”之称。为策应阿(阿荣旗)港(香港)高速公路跨境修建的机遇,对接山区特色经济走廊布局和县域经济整体构想,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以民为本,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努力把大塅打造成“贸工农并举的大镇、绿色旅游的重镇、小城镇开发与建设的明星镇、综合工作的红旗镇”,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1-6月,全镇财政收入提前实现“过半”,同比增长37.5%,跃居全县乡镇之首;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加179元。
  情为民所系"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带着感情去跟他们打交道。"这是该镇党委书记唐秉忠对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以身作则的真实写照。该镇党委中心学习组坚持“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的"三个一”学习制度,既注重打造 "学习型”的干部队伍,又注重塑造"亲民型"的干部队伍。该镇交山村唐耀华家的早稻种植面积由去年的两亩增加到今年的7.5亩,镇主要领导知道后,4月25日,便带领34名镇干部到他家帮助栽禾。为了不加重他家的负担,干部们自带大米、菜和油,自办伙食,用一天的时间,帮助他家栽完了7.5亩早稻,此举获得了村民们的连连夸赞。与此同时,该镇还建立班子成员"1132”包村联户制度,每名班子成员挂点1个村、蹲点1家企业、联系3户科技示范户、帮扶两户以上困难户。仅今年上半年,.全体镇、村干部就为困难农户送去早稻种子430公斤、化肥54袋,折合人民币8000余元。
  推行民情系列活动是该镇十项“亲.民”举措之一,该镇为创新"三民”好班子建设活动的载体,从今年3月起,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宣讲,开展了以民情信箱、民情电话、民情连心卡、民情接待日、民情告示栏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情系列活动,有效地拓宽了民情民意传输渠道。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群众800多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120多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0多个,群众对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满意程度达95%以上。
  权为民所用为民的关键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大塅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示范镇之一,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做大做美城镇,该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实行市场化运作,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小城镇,先后引进外资、启动民间资本1200余万元建起了新农贸市场、小文化广场。近年来,由于集镇自来水管年久失修,导致供水不正常,居民意见很大。为解决集镇近3000名居民饮用自来水的问题,该镇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班子成员带头自愿集资21万元,仅用20天的时间,就将自来水管修复,创造了"大塅速度要致富,先修路。为打通山区人民通往山外的富裕之路,该镇多方筹资100万余元,目前,正在对连接红苏、小芬、庙下、红新、太下村5个村的总长13公里的双红公路进行路基铺设和东风、风竹、浒村、浒口等4条村级公路进行改造,预计至年底可实现路面硬化15公里,从而使全镇提前3年实现近60%的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
  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该镇把促进农民增收、带领群众致富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赢得了民心。
  大塅有着丰富的资源,水能资源蕴藏量达46116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27670千瓦。近年来,该镇做活小水电开发这篇文章,把小水电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全镇有50多户农户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参与小水电开发,已建成小水电站 8座,总投资1665万元,总装机容量达
  4146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000万千瓦时,仅此一项,今年全镇人平可增收180元。目前,还有6座小水电站正在建设之中、4座正在规划立项。加上招商引资开发的金鸡桥电站和人渡电站,相当于该镇在3年内新修了一个大塅电站。
  为强攻招商引资,该镇实行重点项目班子成员负责制,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率先在全县乡镇中设立"一站式”办证大厅,优化了服务环境。
  筑巢引来凤满枝,2002年客商投资600多万元建设的天柱峰景区旅游项目至今共引来八方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该镇共引进镇外资金2300万元,又有两户大型电能转化企业和两户竹木精深加工企业落户该镇,可为农民提供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500余个。
  引导农民在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中增收,是该镇为民谋利的又一着妙棋。该镇着力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反季节香菇、山羊饲养、速生丰产林五大特色农业基地,采取"公司+农户+基地"、:'能人+基地”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干部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共同奔小康的新格局。今年,反季节香菇新增50万袋,仅此一项农民人平可增收70元。早稻种植面积增加2000亩,总产增加75万公斤,仅早稻种植一项,加上粮食直补;全镇农民人均可增收80元。今年7月,该镇又加快林业体制改革,对全镇2000余亩人工林进行流转,盘活资产200余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平纯收入又可增加120元,预计全年农民增收可突破300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继明
责任者
刘鑫
责任者
谢菁
责任者
唐秉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大塅镇
相关地名
铜鼓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