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的轮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5034
颗粒名称: 沧海桑田的轮回
其他题名: ——丰城市治理开发药湖纪实
分类号: TV212.5
摘要: 药湖古名叹早湖,是一片横亘在丰城、新建交界处的总流域面积达375平方公里的湿地。由于血吸虫肆虐,建国前,药湖地区"千村薜苈万户萧疏鬼唱歌"。
关键词: 丰城市 药湖 河流治理

内容

风一阵阵从湖心涌来。站在村后的土坡上,83岁的林方喜百感交集。放眼望去,近处稻浪泛金,远处碧波滚滚。水天之间,一座大型的电灌站正在加紧施工。
  林方喜是丰城市梅林镇后坑村人,老人与药湖抗争了一辈子。如今,终于看到了药湖安澜,人民安居。
  湖泊————农田——湖泊,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药湖的生命轮回中,人与自然找到了利益的平衡点。
  战天斗地
  药湖古名叹早湖,是一片横亘在丰城、新建交界处的总流域面积达375平方公里的湿地。由于血吸虫肆虐,建国前,药湖地区"千村薜苈万户萧疏鬼唱歌"。
  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关于消灭血吸虫的指示》中有这样一段话:江西丰城县白富乡埂头村,百年前有一千多户,到1949年只剩下两人,其中死于血吸虫的有百分之九十。其中提到的埂头村就在药湖附近。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血吸虫得到有效控制,湖区人烟日隆。
  经过千年的沉淀,药湖水底的土地肥得流“油",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这无疑是人们眼中的瑰宝。1978年,丰城县委、县政府组织了20多万劳动力战天斗地,打响了水中取粮的大会战。林方喜当时是后坑村的生产队队长,他说那时候村民们起早摸黑,肩挑手扛,大家想着每户能分几十亩湖田就有使不完的劲。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丰城县在药湖地区共兴修水库100余座,开挖导托渠道158千米,湖区开垦出了几万亩良田,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随着电排灌站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善,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三年保一收。
  湖区人民水中要粮的理想部分实现了,望着日显丰盈的粮仓,人们不禁欢呼:药湖的春天来了!
   顺应自然
  就在人们为"人定胜天”的壮志得酬欢欣鼓舞时,却发现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且维持更艰。
  "湖下崽哩莫夸嘴,八月有趟泡禾水。"这句民谚正是湖区人民耕作艰辛的写照。由于地形像"锅底",长期以来农民种湖田就像赌博,遇到好年景就五谷丰登,年景稍差便颗粒无收。为了与水周旋,湖区农民付出数倍的劳动,有时却得不到一分的收成。1998年,林方喜家的湖田先后插了3次秧,可到8月,一场持续10多天的秋洪,把丰收的憧憬冲得无影无踪。
  丰收难,增收更难。湖区农民土地面积虽多,却低的易涝,高的易旱,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分隔药湖与赣江的水闸上,排列着6台直径1.7米、功率800千瓦的大型水泵.它们是药湖丰收的保证,但他们运转一天的电费高达5万多元,一年下来,要吃掉120多万元,这摊薄了本已微不足道的种粮利润。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药湖的发展之路,顺应自然,还水给药湖,将种植产业向养殖业转变的思路成为许多决策者眼中的共识。2001年,梅林镇率先大胆决策,加固堤坝,关闸蓄水建成5000多亩水产基地。采用反租倒包的方式从农民手中租下,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永康客商投入600万元,发展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等水产养殖。
  2002年,为“水”让路的梅林开发模式得到认可,并被纳入国家农业开发项目。目前,梅林、同田两乡镇共建成养殖水面两万多亩。在新的开发规划中,丰城准备用三年时间,把这一面积扩大到5万亩,彻底实现药湖水与人的和平共处。
  天人合一
  从"战天斗地、围湖造田”到"顺应自然、还湖于水”,在人们对待自然的理念升华背后,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相得益彰。
  在梅林,农民由于政府反租倒包,每亩湖田每年能得到140元的补助,仅此一项,湖区每户农民就增收1000多元;更为重要的是,长期被湖田束缚的农民开始走出去,外出务工开始盛行,后生崽不但从外面带回了钱财,还带回了新观念。
  退田还湖蓄积的水源,为周围的高埂田改造创造了条件。今年,丰城投资80多万元,新建电灌站3座,使梅林、同田等乡镇1万多亩一季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双季田。
  由"水患"变"水利",当地政府直接减轻了来自抗洪与抗旱的双重压力,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万亩浩淼平湖再现,不仅增强了药湖的行滞洪能力,还直接改善了生态。2002年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消失的天鹅又飞临药湖。
  "赣江流经丰城百年,剑水恩怨人民千年",药湖的变迁只是丰城治水历史嬗变的一个缩影。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丰城人正试图化解与水结下的干年恩怨,那些侵河占湖的30多万亩低洼田一步步回归历史,以水禽、水产、水生植物为内容的"三水产业”替代了原有的"水中取粮"模式,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2003年,"三水产业"成为丰城的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产值高达4.8亿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鄢立民
责任者
刘勇生
责任者
林方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