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富士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5021
颗粒名称: 走近富士山
分类号: K918.3
摘要: 对于富士山来说,它从来不拒绝任何的造访者,也从来不拒绝任何的殉难者。也许是因为她的博大,也许是因为她的宽容,也许是因为她的深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渺小,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珍贵!
关键词: 富士山 山峰

内容

朝拜富士山是许多日本人一生之中最大的愿望,即使不能登顶,也要攀到半山腰的浅间神社。
  更为有趣的是,日本人把富士山的高程分成了十合目,半山腰正好是五合目。我们在五合目就能感受到雪山的风情了,再往上去除了白皑皑的雪山就是黑乎乎的火山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五合目停下了,在日本,这算是与太阳最近的地方了。此时,我才理解了最不怕复杂的日本人为什么他们的国旗最简单。
  秀美的富士山屹立在本州岛的东南海岸,跨静冈、山梨两县,距东京80公里,海拔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国的象征。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富士山是一座圣山,无数的作家、诗人和摄影家因这座像魔术般耸立起来的雄伟山峰而激动不已,用最大的热情描绘、赞美它的壮丽,美丽动人的富士山神话故事也不知倾倒了多少日本人。
  富士山的名字来自日本少数民族阿伊努族的语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富士山是一座比较年轻的休眠状火山,至今还不时传来隆隆的轰响。据记载,自公元781年以来,富士山共喷发过18次,最后一次是公元1707年12月,当时喷出的岩浆淹没了两座较老的火山,形成了现在的锥形巨峰。虽然近300年来富士山一直未喷发过,但该地区不时还有地震发生,表明它还处于活动期中。领我们上山的是日本山梨大学的教授熊达云先生,熊先生博学多才,谦和礼让,是我们踏上日本认识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安人,他从天津到日本,精通法学、政经、哲学。
  富士山的美,在于它的形状以完整的圆锥形向上缓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而景色则随着季节而变化,山顶终年积满了皑皑白雪,日本人称这为"万年雪"。富士山在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笼罩在朦胧的云雾里,好像一个娇羞的少女,躲在深闺中,偶尔探出头来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然而富士山对我们却特别青睐,当我们到来的时候,阳光特别灿烂,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的雪、乌黑的山、翠绿的树,一览无余,展示出她优美匀称的身姿。
  据东京的朋友说,如果在能见度特别好的雨后,甚至在东京也能看清她。尤其是乘新干线,透过洁净的玻璃窗,在飞快的列车上,将富士山尽收眼底,那才过瘾!从海拔2000米的山腰到山脚下,有茂密的丛林、广阔的湖泊和飞泻而下的瀑布。春季,漫山遍野的樱花盛开,姹紫嫣红;夏季,是登山观日出的最好季节,晴空万里;秋季,领略富士之红叶,万木霜天;冬季,是滑雪观景的理想场地,冰封雪飘。
  我们从山梨县的一侧上山,远眺富士山,山是那么的壮美,一片白云飘过,富士山犹如一幅画镶嵌在湛蓝的天际,美战!壮哉!我赶紧拿出相机在飞驰的车窗口拍下了一张富士山的全景。啊!从来没有这么亲近过她,从来没有这么呼唤过她,就这么零距离地与她触摸,她的脉跳是那么清晰,以至于她的心房跳动我都能感受到。
  环绕富士山有5个湖,且海拔都在820米以上,像5颗珍珠镶嵌在富士山的山坡上,人们称它们为"富士五湖"。湖畔坡度平缓,绿草如茵,湖中游艇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是富士山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五合目以下,是广袤的森林,古木参天,一片萧然。据当地人介绍,有一些人在遇到人生坎坷而不可逾越时,便会来到富士山,毫无目标,也不带任何的食物,径直走进莽莽丛林,最终在森林的某一处,悄然地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富士山来说,它从来不拒绝任何的造访者,也从来不拒绝任何的殉难者。也许是因为她的博大,也许是因为她的宽容,也许是因为她的深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渺小,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珍贵!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邬小辉
责任者
熊达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日本山梨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富士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