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效。本报自今日起开辟《崛起之笔》专栏,对一批先进典型进行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今年以来,高安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宜春市三个"一号文件"为契机,紧紧围绕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这个总体目标,上下高奏兴农曲,全市共演助农戏,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取得了"两增一突破"的可喜成绩。1-6月,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33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达64万亩,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预计今年可突破390元。
以贯彻"一号文件"为先导,全力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今年是农业发展的机遇年。中央、省和宜春市先后出台了"一号文件"和一系列重农扶农促农的政策措施,把"三农"工作摆上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高安市把贯彻落实三个“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从3月初开始,组织"千人工作团”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政策宣讲活动。从市、乡两级抽调干部1000多人深入到全市298个村委会,广泛开展以贯彻"一号文件”精神为主题的农村政策宣讲教育活动。做到宣讲政策与促进春耕备耕相结合,与开展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相结合,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相结合,与为民办实事、扶贫济困相结合,与化解矛盾纠纷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全市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购买量较往年增长20%以上,新增各类农机具3000多台。在做好政策宣讲教育活动的同时,高安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扶农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加太"上,即:加大财政扶持农业的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畜禽防疫和救灾种子补偿等,每年将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15%~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大户实行财政贴息贷款扶持力度;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努力实现农村支农资金贷款比去年增长20%以上。该市还以促进粮食生产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和涉农服务。从涉农部门抽调了近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服务,多渠道培训农民1.2万多人次。同时,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农村园田化改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自愿实行土地流转,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今年新发展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两户、100亩以上的50多户、50亩以上的100多户。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得到广泛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以增加投入为关键,大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发展农业,投入是关键。为有效破解农业投入不足难题,该市一方面坚持加大财政支农扶农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加大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几年,先后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支持,完成了八景上堡、新街景贤和杨圩况家园田化改造工程,(下转四版)(上接一版)新建园田化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通过争资立项,实施了上游水库、樟树岭水库等一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退耕还林项目工程8万亩。今年争得小型公益林建设项目国家投资100万元,计划建设公益林4000亩;争得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700万元,计划实施高标准园田化7500亩。在涉农项目运作过程中,高安市一是精心包装项目。策应国家对农业投资的政策取向,精心包装贮备一批农业项目。目前,已完成曾家桥水库除险加固、筠安堤整治和锦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项目包装,正组织实施矿山水库、泉港分洪区建设、城市防洪墙和重点小(一)型水库除险第二批加固工程的前期包装,力争两年内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和锦河重点堤防除险加固的项目包装,为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前期工作。二是科学运作项目。今年,重点完成了三个大型农业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分别是投资1000万元的国家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投资500万元的南方草原恢复项目和投资1200万元的农业机械装备推进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均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三是规范在建项目。对每一个在建项目,都坚持规范运作,高标准建设,落实专门的领导班子,完善必需的配套措施,努力做到按时、按量、按质完成项目任务。目前,沼气工程、三八水库、筠安堤整治等项目正按上级要求扫尾。
以壮大支柱为重点,着力培植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几年,高安市按照发挥优势、瞄准市场、注重效益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的主攻方向,把培植和壮犬支柱产业,发展扶持特色项目,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紧抓不放,从而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牛、车、花、菜”四大产业。目前,该市拥有规模奶肉牛基地4个,养牛专业村16个,1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520户,肉牛存栏21.8万头,今年已出栏4.6万头。全市拥有各类货运车辆6800余辆,去年纳税1900多万元,今年已新购车辆1100辆。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商品蔬菜面积20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4000亩。"四大产业”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涉农项目的启动,龙头企业的拉动和中介组织的带动。一是大力引进涉农加工大项目培植龙头企业。在招商引资中,该市特别注重引进涉农加工项目。近几年,先后引进了上海元盛、世威奶业、中瑞纺织等大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适应汽车运输业蓬勃发展的需要,引进外资兴建了集修理、装潢、美容、停车、货运为一体的大型汽运市场—高安汽运城,组建了两个国家二级资质的汽运集团。二是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该市先后建立了八景、杨圩、太阳和新街4个无公害肉牛基地;巩固发展了石脑、上湖、筠阳3个无公害蔬菜基地;扶持壮大了320国道沿线和清高、丰高沿线的传统棉花种植基地;规划建设了毗邻南昌的祥符花卉苗木基地和接壤樟树的八景花卉苗木基地。三是依靠各类中介组织带动千家万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为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的组织程度,该市大力发展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连接企业、连接市场、连接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农民自愿、自办的原则,采取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先后扶持发展了粮棉流通、蔬菜肉牛贩运、货运车辆、工程建筑装卸等多类合作经济组织,有力地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市从事商品蔬菜种植贩运农民达到10万人以上,从事汽车运输商品流通的农民达到5万余人,千家万户种草养牛已成气候。初步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基地为依托、专业协会为中介,千家万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农业产业链正在朝纵深发展。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倾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取向。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最终要依靠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紧密联动。因此,在发展农业、调整结构、促农增收的工作中,该市始终按照"以工促农似城吸农,以业兴农,三化互动"的思路,大胆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以城市和集镇为载体,通过引农进城减少农民。该市选择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八景、独城、新街、石脑、灰埠等乡镇,高标准规划,做大集镇规模,完善集镇功能,进一步放宽进城条件,从而强有力地吸纳了农民进城造城。据统计,今年全市到集镇市区务工兴业的"两栖”农民达到3万多人。二是以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为契机,通过培训农民转移农民。今年,该市取得了江西省唯一的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国家试点县市资格,目前已选定4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实施用人单位出订单、培训学校下菜单、政府投入来买单的培训模式,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能力,同时为输出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就业创造条件。今年以来,全市已向外输送农村熟练工、技术工6.5万人,劳动力组织化输出程度达到70%以上。三是以创建小康示范村为平台,通过服务农民富裕农民。结合农村旧村改造,该市在涉农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大力开展帮民助民扶民活动,已经扶持发展了兰坊坑上、筠阳南门、瑞州凤凰、石脑赤岸、杨牙梨塘等一批小康示范村。今年又将9个村列入了创建高标准小康示范村范围,以加快全市小康农村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