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汨汨暖民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4841
颗粒名称: 温泉汨汨暖民心
其他题名: 铜鼓县温泉镇创建"三民"好班子纪实
分类号: TU984
摘要: 铜鼓县温泉镇地处铜鼓县城郊,因集镇内有丰富的地热水而得名,全镇有12个村,198个村民小组,近两万人,辖159.2平方公里。去年以来,温泉镇在镇党委书记刘选明的带领下,大力开展创建"三民"好班子活动,以弘扬老区精神、改进干部作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作风做实、形象做高、乡村做美、产业做优、经济做强、群众生活做富"的目标,增进亲民感情,积极为民解忧,一心助民致富,进一步增强了党政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努力把温泉打造成全县的经济强镇。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

内容

铜鼓县温泉镇地处铜鼓县城郊,因集镇内有丰富的地热水而得名,全镇有12个村,198个村民小组,近两万人,辖159.2平方公里。去年以来,温泉镇在镇党委书记刘选明的带领下,大力开展创建"三民"好班子活动,以弘扬老区精神、改进干部作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作风做实、形象做高、乡村做美、产业做优、经济做强、群众生活做富"的目标,增进亲民感情,积极为民解忧,一心助民致富,进一步增强了党政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努力把温泉打造成全县的经济强镇。在建党83周年之际,该镇相继被县、市评为乡镇"三民"好班子,为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构建长效机制提升亲民感情为解决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感情上的"亲”"琉”问题,让干部真正做到"亲民",镇党委从"三民"活动一开始,就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构建“亲民”长效机制着手,推出一系列亲民举措,增强干部"亲民"感情。一是建立"三联”制度,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5名以上党代表,每位党代表联系5名以上党员,每位党员联系5户以上农户。并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理论、带头宣传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完成任务、带头扶贫帮困。二是开展"包一组保六无”活动。机关干部以驻村为基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包一个村民小组,确保"六无":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群体械斗事件,无村霸和黑恶势力,无赌博、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无一例群众集体上访或个人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镇党委、政府还设立"民情信箱",建立班子成员接待日制度,开通了“民情绿色通道”,开展了向农户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信息的"四进家门"活动和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1+1"结对扶贫帮困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干部与困难群众的感情。找准切入点积极为民解忧温泉镇党政班子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找准为民切入点,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过去,全镇12个村没有一个村有水泥路面,严重制约了该镇的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采取上争内联下动的方式,筹集资金486万余元,在义田、凤山、温泉等村新修了标准水泥路,对村级公路进行维修硬化.彻底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
  温泉镇水质含氟量高,为解决人畜饮水难题,该镇请来省卫生厅专家对水质进行检测化验,并引进资金130万元实施降氟改水、自流引水工程,使农民用上了低氟水,降低了居民氟斑牙患病率,自来水进户率达到50%以上。今年5月27日,该镇三星村桃坪、新屋等9个村民小组的118户农户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肩挑手提取水用的历史,喝上镇饮水解困工程给他们引来的清澈甘甜的山泉水。
  启动信息产业进镇入村工程。镇党委、政府积极与信息产业部门联络,使电话进户率达80%以上,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电视光缆均延伸至各村各组,架起了村民与外界沟通的“民心”桥梁。
  建移民村。温泉为地质灾害多发地,为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镇党委、政府投资50万元建设义田、光明移民新村,使原先居住在边远山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147户农户住上了安全、卫生、舒适的新房。
  关心教育事业。先后投资20余万元用于改造学校危房,添置教学设备,扶助贫困学生。打造助推器,一心助民致富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创建"三民"好班子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对村干部、村民的培训.提高素质,提升致富本领。在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双带三联"活动,镇党委、政府还通过聘请专家讲课,请致富能手传授技术,组织村组党员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共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39人,其中村支书、村主任11人。以镇农技站为龙头,以农村能人为依托,组建了科技和流通服务组织,有效地拉动了产业链延伸,促进农民增收。去年,流通服务组织帮助农民销售食用菌50万公斤,生猪、山羊两万头,花卉苗木10万株。
  该镇推行"干部+农户”模式,实行干部出资金、技术,农民出土地、劳力,干部与农户双方结成利益联合体,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难题,通过带领群众主攻养殖业、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木竹精深加工等五大产业,形成以温泉生态农业.石桥食用菌.凤山、禄田花卉苗木.义田中药材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目前,该镇已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00余亩,推广优质早稻4050亩,发展食用菌300万袋、花卉苗木1100余亩,养殖山羊2.5万头、生猪1.2万头,建设中药材基地1100亩,退耕还林6500亩,山林流转20万余亩。
  该镇还依托城郊和资源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兴建160亩的金盆岭工业园,通过筑巢引凤,引进客商企业
  10家,解决了30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开发好温泉地热水资源.镇党委、政府力排众议似让出政府办公大楼和机关宿舍楼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法国和意大利客商的青睐,投资400万美元,兴建了温泉旅游度假休闲中心。
  开展争创"三民”好班子活动以来,全镇处处显现出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2003年,该镇实现财政收入2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平纯收入2466元,比上年增长100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1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引进到位资金1450万元,同比增长10%。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华
责任者
帅红梅
责任者
刘选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铜鼓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