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往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4557
颗粒名称: 泉城往事
分类号: I106.6
摘要: 我在泉城呆了四年,不算太长,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是沧海一粟,想我揣着老舍先生的名篇,承载着满腹的憧憬兴冲冲地投入她的怀抱,却在五味青春的凉拌中,沉静不了自己一如既往的禀性。于是许多故事渐次冲洗成苍白的记忆,如今已十年了,依然在轻风揉碎的梦中晃动。
关键词: 泉城往事 文学作品

内容

我在泉城呆了四年,不算太长,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是沧海一粟,想我揣着老舍先生的名篇,承载着满腹的憧憬兴冲冲地投入她的怀抱,却在五味青春的凉拌中,沉静不了自己一如既往的禀性。于是许多故事渐次冲洗成苍白的记忆,如今已十年了,依然在轻风揉碎的梦中晃动。
  一初识泉城,仅能从老舍先生那儿得点粗线条的轮廓。然而多年前那个凉爽的秋日,踏上那片黄河水浸润的土地,我就感悟到了她的与众不同。第一次踏出森严肃穆的校门,徜徉在陌生的人流里,一句泉城味十足的称谓一"老师"把我吓了一跳,当我用南方普通话,费力地解释自己不是老师的时候,他们由惊诧转向微笑,等到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我傻了,为自己的肤浅而惭愧,原来它是泉城人对陌生人的称谓,"老师"是泛指,跟我们称呼"同志"一样平常。一句淡淡却又充满淳朴的"老师",让人心里暖融融的,我很快接受了这座城市的气息。
  二由于地理位置的缘由,这个城市的冬天的确让我心驰神往得超出了老舍先生。不为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也不为那银装素裹的城市,而是这个城市的教堂令我情有独钟。于是在泉城的四个圣诞节,我都一次不落地去了学校的基督教堂。学校里本来就有很多德式建筑,教堂就是明显的代表,也是校园里唯一一道洋味十足的风景线。我喜欢在这个西方人狂欢的节日里,邀上两三个知己,踩着雪毯,奔向教堂,静静地坐在一伙蓝眼睛黄头发的人堆里,倾听牧师带他们吟唱赞美诗。在那悠扬轻柔的旋津里,洗涤自己年轻烦恼的心灵,让新年的祝福融化在雪中,使我似置身于冰清玉洁的世界。
  三有时候,脑子里乱槽槽的,想休憩一下,却不愿出去。挤乘公交车的痛苦不提,单是回来一鼻孔的黑雾,够我这个南方人受的。北方的气候比较干燥,长年累月不下雨,加上城市上空飘浮的污浊空气,一出门就肆无忌惮地向你袭来。学校真是象牙塔,空气干净得很。晃晃悠悠到了大四了,突然间想起,连"天下第二泉.'都没去过,更何况还有七十二泉呢。于是趁着毕业前夕的空闲,我每天日出而起,专挑小街小巷转悠,似乎要在此留下什么印记。夕阳西斜之时,再蓬头垢面地出现在同宿舍人惊愕的眼神中,心中的得意不用细说。因为这时我还能矫正南方口音,同那些淳朴豪爽的山东人闲聊,同他们一起体味大葱蘸酱卷烙饼的平民生活,莪想把这样的记忆永远定格在泉城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我选择回桑梓,平添了别人许多疑惑,甚至怀疑到我对这个城市的感情。我也毫不避讳自己对她所怀有的复杂情结,虽然我已经熟悉这个城市,把人生最珍贵的年月奉献给了这个城市,但在我的心底,她却永远是陌生的。岁月轮回,我可以把美好的回忆留给泉城,但却不能把梦沉醉给她,毕竟我只是泉城的匆匆过客。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易友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