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专家的忧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4226
颗粒名称: 老专家的忧虑
分类号: F30
摘要: 5月10日,记者参加了宜春市农科所完成的新质源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东B11A”的技术鉴定会。会上,与会专家对我省农业科研界出现的人才断档现象表示了深深忧虑。近日,记者就我市农业科研人才后备情况采访了我国麻类界的权威人士、著名专家赖占钧研究员。 此次与赖老相见,我们发现与前几个月见到他时相比,赖老清瘦了很多,神情也显得有些疲惫,经询问,才知赖老刚从厦门回来不久,而且病了两场,身体一下瘦了10多斤。
关键词: 农业研究 农村科技

内容

5月10日,记者参加了宜春市农科所完成的新质源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东B11A”的技术鉴定会。会上,与会专家对我省农业科研界出现的人才断档现象表示了深深忧虑。近日,记者就我市农业科研人才后备情况采访了我国麻类界的权威人士、著名专家赖占钧研究员。
  此次与赖老相见,我们发现与前几个月见到他时相比,赖老清瘦了很多,神情也显得有些疲惫,经询问,才知赖老刚从厦门回来不久,而且病了两场,身体一下瘦了10多斤。
  当我们说明来意后,赖老迸出来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心里很发慌,宜春农业科研工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人才短缺和断档现象。”宜春市农科所是我市农业科研的重要基地,具有一定代表性。据介绍,如今,宜春市农科所几个优势项目的科研带头人均年事已高,如我省水稻育种界的老前辈肖诗景已经年逾八旬,油菜育种专家刘尊文年近70岁,赖老今年也已经76岁了。岁月不饶人。尽管几位老专家皆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但身体和精力皆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农科所能够接班的中青年科研人才寥寥无几,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短缺和断档危机。
  宜春市农科所人才短缺和断档现象在10年以前就已经显露,当时几位老专家的平均年龄就已经超过了60岁。80年代中后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科所曾经连续招进了1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10多年过去了,当年招收的那批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纷纷高就,现在只剩下4人仍在农科所工作。
  一方面,市农科所的科研人才纷纷外出,另一方面,外面的人才却又进不来。自2000年以来,市农科所就没有招进来一个本科学历以上(含本科)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地市级的科研单位,这是非常少见的。去年年初,有两个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前来农科所,在了解情况后,一天都没呆上就走了。赖老告诉我们,一般大学生就业主要看两点:一是这个单位的科研实力;二是生活待遇。宜春市农科所在有些科研项目上的实力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在生活待遇方面却很不尽如人意。一个新进大学本科生,每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而且,现在各级科研机构都在进行机构改革,这份工资能否拿得稳当还很难说;另外,赖老介绍说,农业科研工作非常辛苦,除了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外,要出成果,有时还得靠点运气。由于工作的艰辛程度和生活待遇水平形成巨大反差,愿意前来的大学生就很少了。
  在采访过程中,赖老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今年年初,华中农业大学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因为家在宜春的缘故,希望到农科所从事科研工作,却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批不下来。无奈之下,这个研究生最后去了上饶的一家企业工作。最近,经过赖老多方活动和做工作,这名研究生答应今年九月到农科所报到,但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赖老认为,有关部门对进人严格审批把关,当然是对的,但是像这种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应当适应放宽政策,特事特办。然而,令赖老等几位老专家无奈的是,急需的人才进不来,而一些中专生甚至一些不具备科研素质的人却接二连三地进来了。赖老认为,我们在进人的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问题。
  前几年,赖老在江西农业大学带了8名研究生,在他们毕业之际,赖老都诚恳地邀请他们到宜春工作。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固定的生活待遇保障,二是足够的科研启动经费,三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三个条件能够满足则可以前来。赖老说,其实,这个学生提出的条件并不苛刻,这是一个科研人员进行正常科研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然而,当前农科所无法满足这些条件,赖老也无法保证什么,结果他带的8个研究生没有一个前来宜春工作。
  最近几年,农科所的领导和几位老专家为解决人才危机想了一些办法:一是派出去。例如2002年派了两人去中科院学习,去年又派了两人到南京农业大学学习遗传工程学。但是,从中科院回来的2个人,最后却去了行政部门工作;二是请进来。如今,农科所相继聘请了湖南农大的李宗道教授,南京农大的蒋健雄博士后为农科所的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但是,赖老认为,这些措施都只是权宜之际,要根本上解决农科所的人才危机问题,关键还要在改善环境和条件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采访结束时,赖老说,21世纪是科技竞争时代,而科技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他希望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都来关注和关心宜春农业科研的发展,让宜春农业科研的这面旗帜永远屹立不倒。
  宜春市农科所是全市农业科研的重要基地。近10年来,该所通过国家鉴定验收的科研项目12个,审订品种5个,有10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其中优质、高产、高抗、低胶苎麻新品种"“赣苎三号",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两优586”,东乡野生水稻稻胞质不育系"东B11A"的利用研究,"中国野生差麻种质资源圃建设"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杂交油菜和芒麻品种的研究被列入了国家"863”科技星火计划。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熊海军
责任者
郑萍
责任者
刘尊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宜春市农科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