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为农产品运销构筑“绿色通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3728
颗粒名称: 宜春为农产品运销构筑“绿色通道”
其他题名: 扶持流通组织 鼓励产销合作
分类号: F323.7
摘要: 宜春市建立鲜活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为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发放特别通行证,优先放行;在市境内除高速公路外,减免过桥过路费,仅此一项每年为农副产品运输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在产品交易源地已征收的各种税费,严禁在运输途中重复征收。高安市现有农民组织的汽车运输联合公司47个,拥有载重汽车5600多辆,有汽车货物配送信息中心20多家,从业人员达两万人。他们将当地生产的蔬菜、大豆、棉花、生猪等大宗农副产品运输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 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经营

内容

编者按5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宜春为农产品运销构筑"绿色通道"》一文。这是20多年来我市新闻首次在《人民日报》头条刊发。本报特予转载,敬请读者关注。
  初夏时节,走在江西宜春市上湖乡南坪村千亩塑料大棚蔬菜基地,白花花一眼望不到边。村支部书记张小平告诉记者,过去,村民靠肩挑手提,到附近的集镇和县城去卖蔬菜;如今,村里组建了蔬菜流通协会,南坪蔬菜卖到了上海、广州、长沙等城市,还出口到美国、韩国、日本。据悉,像这样的农村民间流通组织,在宜春市已达3500多个,从事农产品推销运输的农户达6万多户,通过租赁、承包、合股以及订单协议、公司+农户模式,联合生产农户26万户。
  作为农业大市,宜春一直是全省粮食、油料、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过去,政府只扶助生产,不帮助流通,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不少,结果有的农产品烂在地里,有的低价贱卖,农民群众增产不增收。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帮助农民增产又增收,宜春市鼓励农村有实力的农户,以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为纽带,组建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民间流通合作组织。除国家规定专营的产品外,取消了地方、部门和企业按"土政策"垄断经营的农副产品60多个。市里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村流通组织作担保。全市投资两亿多元,建成综合农贸市场160多个,建成特色农副产品集散市场112个。这些举措使宜春农村民间流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宜春市贩运生猪两万头以上的专业流通组织共有140多个,全市60%以上的出栏生猪依托流通组织外销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
  宜春市还建立鲜活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为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发放特别通行证,优先放行;在市境内除高速公路外,减免过桥过路费,仅此一项每年为农副产品运输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在产品交易源地已征收的各种税费,严禁在运输途中重复征收。高安市现有农民组织的汽车运输联合公司47个,拥有载重汽车5600多辆,有汽车货物配送信息中心20多家,从业人员达两万人。他们将当地生产的蔬菜、大豆、棉花、生猪等大宗农副产品运输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农村民间流通组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还带动了农业生产朝规模化、集体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目前,宜春市拥有优质水稻基地6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70万亩,中药材基地16万亩, 猕猴桃、椪柑特色水果基地41万亩,油茶林基地30万亩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小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江西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