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英和“巴掌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3409
颗粒名称: 刘泉英和“巴掌小学”
分类号: G451.6
摘要: 刘泉英和她执教的教学点在奉新县甘坊镇冷水井村,这是奉新最边远的一个村庄。学校在一个山坡上,一标两层楼的砖房加200平方米的平地就是冷水井教学点的全部,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巴掌小学”。乡里的干部介绍说,因为这里的学生人数太少,2000年就被改成了一个教学点,现在只有刘泉英这名老师和4名学生。刘泉英从16岁起,就一直待在这个地方,至今整整30年。
关键词: 教书育人 刘泉英

内容

刘泉英和她执教的教学点在奉新县甘坊镇冷水井村,这是奉新最边远的一个村庄。学校在一个山坡上,一标两层楼的砖房加200平方米的平地就是冷水井教学点的全部,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巴掌小学”。乡里的干部介绍说,因为这里的学生人数太少,2000年就被改成了一个教学点,现在只有刘泉英这名老师和4名学生。刘泉英从16岁起,就一直待在这个地方,至今整整30年。
  每天天刚蒙蒙亮,刘泉英就从床上爬起来做好早餐井准备中午带到学校的午餐,然后翻过两个山头赶3公里山路,来到冷水井教学点迎接上课的孩子。从过去冷水井村小最兴旺时的50名学生到现在的4名学生,这几十年里刘泉黄的生活一直都是这样度过。这里过去并不止刘泉英一名老师,但因为条件艰苦,曾经在一年内就有5名老师离开了。只有刘泉英坚持了下来,因为在她的眼里空一名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离不开母亲。
  从学校到乡里这一段山路刘泉英说她闭着眼睛都走得下来,因为不仅从每学期开学从乡里搬课本上山,到平时为学生买作业本她都要徒步走过这5公里山路。刘泉英说这并不算什么,每年开学去家访,为了动员家长让孩子到学校上课,她通常一天要走30多公里。她说,把脚皮磨破了都没关系,如果把嘴皮磨破了还不能动员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上课,那就是比磨破脚皮还令人痛心的事。她的丈夫说她这是多管了的事,教好书就可以了,何苦要那样去做?刘泉英说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尽责而让孩子得不到学习的机会,她心里会非常难过。也许,刘泉英就是凭着这份朴实的责任心一直坚持到现在的。
  最让刘泉英欣慰的是自己在做了29年民办教师后,于去年转为了公办教师。这样,每个月除了吃穿,就可以有点余钱了。放学了,在与孩子们依依不舍告别后,刘泉英靠在教学楼的一面墙边,幽幽地说,学生越来越少了,这是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但自己在这里教了几十年书,真有点感到离不开这里了。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曾永才
责任者
聂勉
责任者
刘泉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