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的百丈山情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635
颗粒名称: 唐宣宗的百丈山情结
分类号: K928.3
摘要: 翻开《奉新史话》,一首唐宣宗的《百丈山》诗赫然在目。诗曰:"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天上过,山河常在掌中看。仙花不间三春秀,灵境无时六月寒。惟有上方人罕至,晨钟暮鼓碧云端"。
关键词: 名胜古迹 百丈山

内容

翻开《奉新史话》,一首唐宣宗的《百丈山》诗赫然在目。诗曰:"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天上过,山河常在掌中看。仙花不间三春秀,灵境无时六月寒。惟有上方人罕至,晨钟暮鼓碧云端"。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因受兄弟排挤与陷害,在即位前绝少言语,状若痴呆。唐中晚期,由于宫廷斗争非常激烈,唐武宗担心李忱篡位夺权,百般迫害。李忱为避武宗迫害,遂请教京城长安一得道和尚。
  老和尚视其有君临天下之相,遂在其手上写下了"百丈"二字,原意是要李忱离开皇宫百丈之远,到外面躲避宫廷的权力之争。不料李忱却会错了意,以为老和尚叫他到民间一个叫“百丈"的地方去。
  最终李忱在奉新找到了百丈山,于是在公元844年,李忱来到百丈山,留在年余,自此也就有了他的百丈山情结。
  李忱来到百丈山之初,游历了百丈山的山山水水,走访了百丈山附近的村民,结识了百丈寺的禅师僧侣。一次,他看到百丈寺边的清澈泉水,便凿开石头引来清泉,故百丈寺的泉水有"流觞曲水”之称。他在犀牛潭游玩时,与寺中黄壁禅师题诗对句,当禅师面对瀑布高吟"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的诗句时,李忱应声回诗曰:"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壁禅师当即看出这位出言不凡的"云游僧"有着执掌天下之雄心壮志。尔后,李忱在百丈寺做了一名和尚。
  相传,在李忱当和尚时,百丈寺旁有 -位年轻貌美、心地善良、深鼬事的姑娘,经常为他缝衣送饭,对他关爱有加。
  李忱非常感动,但受到《百丈清规》的约束,不敢表白爱慕之情。一次李忱病了,姑娘送去黄黏米果给他吃,李忱吃后病情逐渐好转,于是那段时间姑娘天天送黄黏米果给他吃,他的身体竟也奇迹般康复了,李忱因此更加仰慕这位姑娘。三年后,李忱回朝即帝位,仍念念不忘这位姑娘,于是派人迎娶姑娘进宫。姑娘得知一队人马往自家门前而来,误认为自己犯了欺君之罪而上吊自缢身亡,李忱很难过,命就地入土安葬,将其埋于百丈寺左侧山坡上,遂成今日百丈寺的皇娘墓遗迹。
  李忱即位后,一改以往少言寡语的性情,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与心计。
  首先否定了唐武宗所有的施政措施,政局从此平稳;其次斥逐异己,恢复寺院,召回僧侣。李忱在百丈寺的经历与他即位后的恢复寺院、重视佛教发展不无渊源。他在百丈山留下的诗篇和爱情故事至今在奉新广为流传。《百丈山》一诗描写出了百丈山的山川之胜、仙境之灵、气候之宜及百丈寺的宝刹之雄。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广福
责任者
李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