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明照亮每一个角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402
颗粒名称: 让光明照亮每一个角落
其他题名: 点击袁州区供电公司(之二)
分类号: F407.61
摘要: 天台鲁槎村、双洪村、毛陂村的村民们不会忘记,两年多前,袁州区供电公司的员工们在这里挥洒汗水,给他们送来了供电人的一片真情。这3个村都是天台的偏远山村,以前,由于路途崎岖,供电半径过长,线路薄弱,导致电压长年偏低:电灯成了"萤火虫",村民家里的电器设备成了摆设。
关键词: 水电发展 电力建设

内容

天台鲁槎村、双洪村、毛陂村的村民们不会忘记,两年多前,袁州区供电公司的员工们在这里挥洒汗水,给他们送来了供电人的一片真情。这3个村都是天台的偏远山村,以前,由于路途崎岖,供电半径过长,线路薄弱,导致电压长年偏低:电灯成了"萤火虫",村民家里的电器设备成了摆设。
  2001年7月,袁州区供电公司的施工队伍开进了山村,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奋战,村民们终于用上了"舒心电”。工程完工之日,淳朴的村民们端出了一碗碗自酿的美酒,将"光明使者"请上了"庆功宴”的首席;家家户户燃起了送行的鞭炮,把尊贵的客人送了一程又一程...近几年来,类似这样的动人情景在袁州区一些偏远村落一遍遍地上演。
  袁州区供电网络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电网虽然历经改造,仍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供电设施陈旧、线路老化、网络结构不合理,导致供电质量差、线损大、安全隐患多。为了尽快改变农村电网落后的状况,伴随着新世纪第一个春天的脚步,乘着国家实施农网改造政策的东风,袁州区供电公司全体员工众志成城,打响了农电网改造的大会战。
  为了搞好农网改造这一民心工程,袁州区供电公司抽调400多名员工成立了专门的施工队伍。在农网改造的一千多个日子里,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电力工人战斗在网改第一线,规划、测量、挖穴、架线,山川田野洒满了他们的辛勤汗水,崇山峻岭时时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早出晚归,不计得失,把真情奉献给农村,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赞歌。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为供电职工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感动:骄阳下,记不清有多少供电人被滚烫的电线杆燎起了一串串水泡;风雨中,数不清有多少供电人被淋得浑身湿透;多少回,为了不给农民群众增加负担,供电人自带饭菜在田头"野餐多少回,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供电人在野外奋战到天黑。2001年夏季,水江供电所的网改工程队开进了沧下村,这里条件艰苦,一行人一溜地铺睡在了村委会。烈日下,暴雨中,电力工人马不停蹄地抢工期、赶速度。有一天,正值中午,电力工人顶着骄阳还在作业,村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纷纷劝他们进城屋歇歇,电力工人谢绝了村民们的好意,硬是坚持在工地,终于在天黑前完成了任务。夜幕降临,灿烂的灯光在深山中亮起,村民们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说:"电力工人真是好样的! "去年8月的一天,三阳供电所全体员工在工地上紧张施工,到傍晚时分,最后一根电杆终于立好了。当他们走进工棚准备吃晚饭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原来一根拐角处的电杆由于拉线被人剪断倒下了。面对此情此景,供电人没有怨天尤人,一方面通过村干部对个别村民进行教育,一方面拿起工具重返工地,一直忙碌到深夜,使供电得以尽快恢复。
  经过连续3个寒暑的奋战,袁州区农网改造取得喜人战果,到2003年底,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1.09亿元,先后新建和改造35KV变电站10座,新建35KV线路84.732公里,新建10KV线路543.3722公里,改造10KV线路493.3388公里,新建配电台区631台,改造配电台区497台,改造400V及以下低压线路4932.453公里,改造一户一表13万多户。以往农民照明用电不光亮,收看电视不清晰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
  让光明照亮每一个角落,是供电人的心愿。然而,面对取得的成绩,袁州区供电公司的员工却是喜忧参半:由于种种原因,全区农网改造目前仍有近20%的计划未能落实,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些郊区村',因为电网的产权关系未能理顺,网改工程无法进行;由于资金缺口大,这些地方虽然已经实行了同网同价,但农户的户表改造工程仍难以实施。供电人翘首期盼各方的理解支持,早日迎来袁州电力建设新的更加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钟道辉
责任者
顾志强
责任者
余亚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