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立公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357
颗粒名称: 丰城立公祠
分类号: K928.75
摘要: 在丰城市拖船镇蛟湖村发现一座清代同治年间建造的祠宇。祠宇门楣上端青石匾额用阳文镌刻的"立公祠”三字赫然醒目,字体为楷书,劲拔、隽永,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此石匾长1.80米,宽0.60米。
关键词: 祠堂 立公祠

内容

最近,在丰城市拖船镇蛟湖村发现一座清代同治年间建造的祠宇。祠宇门楣上端青石匾额用阳文镌刻的"立公祠”三字赫然醒目,字体为楷书,劲拔、隽永,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此石匾长1.80米,宽0.60米。
  据蛟湖村老辈人介绍,这座祠宇是为纪念该村在朝为官30余载、张之洞的恩师徐士谷所建的。祠宇历经风雨侵袭,在"文革”期间更惨遭破坏,厅堂内塑像、壁画、碑文等全部被毁,所幸这块为当时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亲笔所书的"立公祠”右匾仍保留至今。
  徐士谷,字稼生,号拙翁(公元 1803-1866年),今丰城市拖船镇蛟湖村人。清道光进士,殿试钦点第一名,深受道光皇帝喜爱,历事三朝皇帝(道光、咸丰、同治),在朝30余年,风流文雅,忠于职守,清政廉洁,七次担任评审科第试卷主考官,张之洞就是他相中的。相传,在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的一次乡试中,徐士谷拿起一份落选卷仔细阅读后大加赞赏,并连说:"可惜!"后列之为红榜。这份考卷就是张之洞的。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张之洞名列殿试前茅。
  张之洞不忘师恩,为徐士谷故乡赠题书"立公祠"等多块牌匾,以此来纪念这位一心为公的恩师,留以后人敬仰。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聂云军
责任者
徐士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