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人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079
颗粒名称: 镜头里的人生
分类号: J403
摘要: 兰春根,这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长期奋斗在农村一线的文化工作者,钟情摄影艺术二十载,用手中的相机,反映着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新面貌,反映着农民的新生活。近20年来,他在省内外报纸杂志、影展影赛中发表或展出摄影作品2350多幅,获得市级以上摄影奖的作品达400多幅。
关键词: 兰春根 摄影师

内容

在上高的乡村由野,经常可以见到一位身背摄影包、手拿照相机的人,他就是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上高县南港文化站站长兰春根。
  兰春根,这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长期奋斗在农村一线的文化工作者,钟情摄影艺术二十载,用手中的相机,反映着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新面貌,反映着农民的新生活。近20年来,他在省内外报纸杂志、影展影赛中发表或展出摄影作品2350多幅,获得市级以上摄影奖的作品达400多幅。
  1985年,兰春根迷上了摄影艺术。那时候,摄影教材非常少,且很难找到。兰春根凭着一种毅力,从报纸杂志中搜寻、摘录、摄影作品和摄影方面的文章,认真研读。仅一年时间,他剪摘的资料和记录的笔记就有了厚厚的一摞,这也就成了他学摄影的启蒙教材。为了学摄影,他节衣缩食,购买了一架135相机,自制了印相箱,添置了显影罐、定影盆等简易设备,开始了他摄影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有了照相机后,兰春根的摄影兴趣和创作热情更加高涨了。他常背着相机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地摄影。他到过农场、工地、农家、田园、高山等地拍摄劳动场景,拍田园风光,拍民俗风情,拍乡村变化。有时,一卷胶卷拍完了,高高兴兴地冲洗,冲出来的却是没用的,他会为此而遗憾不已;有时碰到一个好题材,胶片也较为理想,他又会兴奋不已,自我陶醉到三更半夜。有一次,他到庐山采风,为了拍到鄱阳湖日出之景,他和伙伴凌晨3时就起床,带上几个馒头,摸黑步行了10多公里路,赶拍到了鄱阳湖的日出……就这样,兰春根对摄影孜孜不倦、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与摄影艺术堵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兰春根的刻苦钻研、勤奋创作,他的一幅幅摄影作品纷纷在省内外报刊、影展中发表展出。他发表的处女作《艳阳天》先后在《江西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报》等20多种报刊上发表,还入选了"沈阳杯"全国首届农民摄影展、江西省摄影艺术新作展,获得了国际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优秀奖。
  兰春根善于用摄影语言赞美农村改革开放,讴歌新时代。(乡村卡拉OK》是他的代表力作。1992年,全省农村广泛开展"社教”活动,上高县南港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主义大家唱》歌咏晚会,当梅沙村农民李明才登台表演时,兰春根选准角度,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一精彩瞬间,此作取名为《乡村卡拉OK》,在4月25日《江西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载。此作在江西摄影界、新闻界、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年10月,在江西省第十三届摄影艺术展览评选会上,此作以19票的全票数获得了金牌奖。此后,该作又获得了第二届华东新闻摄影比赛二等奖、《人民日报》"维达杯"全国新闻摄影比赛三等奖,并在全国30多家报刊上发表。1986年11月和1998年10月,兰春根的多幅摄影作品随上高县衷民摄影展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和中国美术馆展出。其摄影艺术业绩还被编入《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文化艺术界名人录》等专集。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青之
责任者
兰春根
相关人物
李明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高县南港镇
相关地名
梅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