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范永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064
颗粒名称: 风范永存
其他题名: ——原中顾委委员、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将军追记
分类号: K827
摘要: 中顾委委员、南京军区原政委、我市万载籍将军杜平逝世5周年了。为了缅怀将军功绩,原杜平将军秘书、现南京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孙道桂等同志撰写了两篇追忆文章,叙述了杜平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本报今日特此刊发(一版《风范永存》,二版《难忘的十个第一次》),以飨读者。
关键词: 杜平 将军

内容

编者按:原中顾委委员、南京军区原政委、我市万载籍将军杜平逝世5周年了。为了缅怀将军功绩,原杜平将军秘书、现南京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孙道桂等同志撰写了两篇追忆文章,叙述了杜平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本报今日特此刊发(一版《风范永存》,二版《难忘的十个第一次》),以飨读者。
  呕心沥血育典型
  在长期的政治工作生涯中,杜平将军十分注重抓典型,培养典型,并通过典型推抗动美工援作。
  朝期间,杜平主持和全面负责政治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忐愿军先后涌现了黄继光、罗盛教、邸少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他又先后培养造就了如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至今仍响彻神州的光辉典型和集体,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栖牲,时任沈阳军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杜平十分心痛,在他的提议下,沈阳军区党委大力宣扬了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为此,杜平还专门题写了“学习雷锋同志"的条幅,并要求沈阳军区政治部的全体官兵认真阅读雷锋日记,学习雷锋精神。一个多月后,他又将雷锋的8本日记和事迹材料派专人送到总政治部,并转呈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随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为雷锋题词,雷锋同志的事迹很快传遍神州大地。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由此在全国蓬勃展开,至今方兴未艾。
  杜平经常说:"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典型,就激发不了士气。只有树立了典型,才能推动部队建设。”1963年,杜平到南京军区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依然注重抓好部队建设中的各类先进典型,为典型的宣传、推广呕心沥血。当时有人对"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个典型有争议,认为好八连政治上过得硬,但因为长期担负执勤任务,军事上不是很过硬。对此,杜平和当时的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想法完全一致:军事上不过硬可以补课嘛!为了提高八连的整体军事素质,两位将军批示,把好八连拉到安徽省滁县磨盘山进行了一年的军事训练补课。期间,两位将军先后多次到八连,并分别担任连长和指导员,亲自组织八连进行军事训练,使八连的整体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至今"好八连"仍流传着"上将连长、中将指导员”的故事。毛主席到南京视察时,两位将军又亲自向他汇报了八连事迹,并陪同视察了八连。毛主席对八连军政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欣然题词“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这首脍炙人口的"八连颂" 迅速传遍神州大地。
  殚精竭虑护太平 "文革"初期,江苏省"文攻武斗"、抢夺党政大权的情况十分严重。为稳定局势,1967年3月,周总理报经毛主席同意,决定由南京军区对江苏省实行军管,任命杜平担任江苏省军管会主任。对此,杜平深感责任重矢。1967年7月,武汉爆发了群众组织武装冲突的"7•20”事件后,南京地区的局势也进一步动乱,两派群众处于武装对峙的局面。为防止局面进一步恶化,杜平立即召集南京地区各派群众组织头头开会,研究制止武斗问题,最终在中央调查组的协助下,签订了制止武斗协议,有效制止了南京地区以及全省各地的武斗,维护了当时的社会安定。
  为了进一步促进江苏群众组织的联合,杜平率领南京及全省各主要城市的支左干部和群众代表150多人赴京,历时4个多月,先后受到周总理的五次接见。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杜平一面抓省军管会内部思想统一,一面细致地做群众组织代表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启发帮助下,全省各主要城市的群众组织最终签订了联合协议。
  为了维持"文革”时期江苏稳定的局面,杜平费尽了心思,想尽了办法;同样,为促进当时的生产,他到处奔波操劳。雄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一直以来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双层桥梁,并成为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然而,由于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形势严峻等原因,大桥建设初期曾几建几停。当时江苏省及南京市的主要领导曾就缩小大桥规模征求南京军区主要领导的意见,杜平和许世友等从地方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建议克服暂时困难,按原计划建造。1967年3月,由于钢材原料紧缺,铺设大桥的铆钉缺口相当大,导致大桥钢筋桥梁无法架设。杜平想到了鞍山钢铁公司,便向当时管工业的副总理谷牧汇报,并商量具体解决办法。半个月后,鞍山钢铁厂以最快速度生产出优质的铆钉运到了南京,确保了大桥的顺利建设。
  在以后的岁月里,杜平依然心牵大桥建设,并提出"要人给人,要车给车,要钱给钱”,他还多次到工地考察,过问建设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968年3月,南京军区派出一支部队,与大桥建设者们一起奋战了180多个日日夜夜,抢在雨季来临之前,胜利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当年9月30日与12月19日,大桥铁路、公路分别建成通车,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大桥的建成把大江南北连成一片,促进了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一片丹心映暮年
  提起杜平,许多老同志都能声情并茂地讲述老将军与金陵老年大学的情缘。
  杜平多次强调:"把退下来的老同志组织起来上老年大学,既陶冶情操,又增长知识,使得老同志晚年生活充实,有的还可以继续为社会作贡献,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都要切实关心和大力支持。"他从军区政委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担任的第一个社会性职务就是金陵老年大学名誉校长,并成为中国老年大学聘请的惟一顾问。
  对学校的发展,杜平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倡导下,江苏省、南京市和军区领导很快就确定了金陵老年大学实行"军民共建、省市合办、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较好地解决了金陵老年大学在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杜平将军一生博学多才,爱好诗词、摄影和书法,被誉为“将军书法家"。金陵老年大学一成立,杜平将军就兴致勃勃地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的每次重大活动,他都题词祝贺,1988年和1989年校庆时,他分别题写了"老年上大学,攻读乐无穷"和“老有所学,其乐无穷”的条幅,勉励老同志们努力学习;1994年,杜老将军又题写了"学无止境"的条幅,祝贺校庆10周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后不久,杜平正在医院疗养,但依然抱病为学校题写了"继往开来”的条幅。
  现在的南京金陵老年大学,已成为军地广大离退休老同志钟爱的场所,戎马一生的老同志在这里寻觅到了晚年的乐趣,发挥着人生的余热。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孙道桂
责任者
陈山峰
责任者
杜平
相关人物
孙道桂
相关人物
黄继光
相关人物
罗盛教
相关人物
邸少云
相关人物
雷锋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金陵老年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万载县
相关地名
安徽省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