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问题行为”亟需“家庭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1851
颗粒名称: 未成年人“问题行为”亟需“家庭治疗”
分类号: C913.5
摘要: 厌学、任性、说谎、胆怯、暴力倾向、成绩下降、迷恋上网……孩子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行为",令许多家长伤透脑筋。心理学专家指出,未成年人出现异常状态,根源往往在家庭,因此既要教育孩子,也要教育父母,进行系统性的"家庭治疗”。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问题行为 家庭治疗

内容

厌学、任性、说谎、胆怯、暴力倾向、成绩下降、迷恋上网……孩子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行为",令许多家长伤透脑筋。心理学专家指出,未成年人出现异常状态,根源往往在家庭,因此既要教育孩子,也要教育父母,进行系统性的"家庭治疗”。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权朝鲁分析,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带着家庭的影子。因此,孩子出了问题,家庭因素不可忽视,家长千万不能只是责怪孩子,而要主动寻找原因,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权朝鲁说,现在有许多家长,对待"不成器”的孩子,要么冷嘲热讽,拳脚相加,要么失去信心,放住自流。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是很不负责任的。实际上,"问题孩子”往往出自"问题家庭",健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
  造成孩子“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关系不和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父母权威丧失、孩子缺乏温暖和安全感;对待孩子简单粗暴,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忧郁;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传染”给孩子;父母"望子成龙”让孩子不堪重负;父母及祖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无所适从。
  权朝鲁介绍,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往往只是针对个体,缺乏对家庭和团体因素的考虑。"家庭治疗”的关键是在整个家庭的参与下改善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促进家庭成员相互了解和沟通,让"问题孩子”重新回到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中。他说,"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西方国家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只有10多年,需要引起社会尤其是家庭的重视。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赵仁伟
责任者
权朝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