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改造10万亩农田帮农民“以粮促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1815
颗粒名称: 万载改造10万亩农田帮农民“以粮促收”
分类号: F323
摘要: 据万载县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县早稻栽种面积,比上年又增加了8%。同时许多农田的水稻耕种,不仅由种一茬变成了两茬,品种也由“常规”变成了"优质”。短短几年时间,全县优质稻栽种面积已占到了基本农田总面积的90%以上,万载县的粮食产量也呈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优质稻的扩种,已成为万载县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全县10万亩改造好的农田,通过发展优质稻生产,每亩年可增收252元,全县农民由此可增收2520万元。
关键词: 万载县 农田改造 以粮促收

内容

"以前我们种水稻只栽一季,一遇干旱,’三更半夜争放水,打架相骂经常有'。自修了水渠后,水源充足,可以栽二季稻,既增产又增收。" 在万载县仙源乡新市村的新市段,村民袁华美对基本农田改造政策赞不绝口,“搞中低产田改造,政府真是做了大好事。”即使在去年的大旱之年,该地也增产粮食25公斤,农民仅此人平增收60元。
  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万载县,拥有基本农田36万亩,但许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造成一半以上的农田涝不能排,旱不能灌,属于中低产田,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从1995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万载逐渐加大了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把中低产田的改造作为效益工程、民心工程来抓,资金上"国家扶一部分,县、乡政府助一部分,农民筹一部分",10年来共投入5000万元,先后改造基本农田10万亩。
  中低产田改造,使农民广受其益。小浒段是罗城镇的主要粮食生产区,总面积达3500亩,2002年9月,被列为国家中低产田项目后,共投人资金130万元,开挖疏竣渠道40公里,衬砌渠道8公里,修建拦河坝2座,排灌站1座,机耕道4公里,渠系建筑物200座。全村为此新增灌溉面积200亩,除涝面积1000亩,新增旱作面积200亩。10年来万载列项20余个,受益村已达到40个,占全县总村数的近四分之一。
  农村中低产田的改造,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据该县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县早稻栽种面积,比上年又增加了8%。同时许多农田的水稻耕种,不仅由种一茬变成了两茬,品种也由“常规”变成了"优质”。短短几年时间,全县优质稻栽种面积已占到了基本农田总面积的90%以上,万载县的粮食产量也呈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优质稻的扩种,已成为万载县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全县10万亩改造好的农田,通过发展优质稻生产,每亩年可增收252元,全县农民由此可增收2520万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建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万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