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古道多景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1426
颗粒名称: 幽幽古道多景致
分类号: K928.78
摘要: 在靖安与武宁两县交界的大梅山下、和尚坪至猴子崖之间有条长达五公里、宽逾两米的古官道。
关键词: 古道 栰道

内容

在靖安与武宁两县交界的大梅山下、和尚坪至猴子崖之间有条长达五公里、宽逾两米的古官道。
  从和尚坪向北行数公里,便是一条先人在石崖上凿出的三米多长、两米多宽的峡口。走完峡口,便是石级,也就是古官道。古官道一边紧靠石崖,一边乃是深渊,看上去,石崖上有修过栈道的痕迹。古官道曲折蜿蜒,时而倚山,时而临水。倚山之处,石崖高峻,气势雄伟;临水之处,怪石如林,巧布其间。山泉从石缝间飞流而下,飞珠溅玉,煞是好看。沿途古木参天,修竹轻摇,小桥流水,数座凉亭点缀其间,充满诗情画意。
  这些凉亭有的建在道旁河边;有的架在崖石之上;还有的搭在树上,妙趣横生。到了猴子崖脚下,举目一望,只见古官道层层叠叠,曲折迂回,直冲山顶,约有二三公里长。大梅山的主要风景全在猴子崖顶上,这里景点星罗棋布,美不胜收,有猴子崖、送子观音、如来掌、孤魂台等景观。山下还有一棵直径一米多的千年红豆杉,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婆娑多姿,山间还有不少名贵中药材草珊瑚。
  阳春三月,古道沿途奇花织锦,杜鹃啼红,山风吹拂,飘溢着阵阵清香。十里官道全在大树荫庇之下,路上落叶满地,几乎看不见土石,走在上面,异常舒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五里古官道,自古就引得不少文人墨客驻足。北宋时期,宝峰寺老和尚真净大师,是个文僧,他游此之后,竟不舍离去,遂在山下结茅净修,和尚坪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据说这条官道在一千多年以前,只是一条羊肠小道,靖安置县后,当朝省府派来官员监督武宁县划出地域给靖安,因此,两县便调集附近山民,将小路加宽修平,让省、县官员骑马坐轿至此官道由此得名。明末清初,因战乱和灾荒之故,湖北、广东、福建等地的难民逃至此深山大岭中定居,他们之间相互往来,逐渐将官道加宽。抗日战争时期,武宁的麦子挑到靖安加工,而靖安的草纸又运往武宁去卖,自此,官道便成了两县人民相互往来的要道。
  岁月悠悠,官道幽幽。古老的官道,记载着沧桑的历史,展示着先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它是一卷美丽的图画,又是一首韵味十足的史诗。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才国
责任者

相关作品

宝峰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