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章与孙思邈造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1151
颗粒名称: 陈鸿章与孙思邈造像
分类号: K825
摘要: 陈鸿章(1841—1925年),字虞元,号郁斋,宜春慈化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爱读书又不屑于习八股、应科举。当时正处多事之秋,俄英等国侵略清朝西北边陲。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陈鸿章投笔从戎,只身前往陕西潼关,上书吴士迈"指陈兵事”,吴赏其才学,招入幕中。
关键词: 人物传记 陈鸿章 孙思邈

内容

陈鸿章(1841—1925年),字虞元,号郁斋,宜春慈化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爱读书又不屑于习八股、应科举。当时正处多事之秋,俄英等国侵略清朝西北边陲。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陈鸿章投笔从戎,只身前往陕西潼关,上书吴士迈"指陈兵事”,吴赏其才学,招入幕中。陈鸿章随总兵李瑞林征战多年,后以军功保举府经历、知县等职,不久,实授甘肃徽县知县。任内,陈鸿章“平反疑狱,培植学风,教民种桑育蚕之法",颇有政绩。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陈鸿章出任甘肃碾伯县(今青海乐都县)知县。碾伯县土瘠民贫,又因地处东西交通要道,往来官差杂役甚繁,各级官员往往借机敛财,地方商民不堪其扰。陈鸿章到任后捐俸助学,豁免冗费,"宁使或缺于官,勿使少累于民",任职一年,甚多惠政,当地誉之为"青天”。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陈鸿章去职归故里,直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逝世。
  陈鸿章一生在外为官,政绩卓著,也有众多佳作流传于世。笔者收藏有其家世供的三尊药王孙思邈木刻造像,从中可以很好地了解陈鸿章其人其事。三尊造像中较高的一尊通高23厘米,较矮的两尊通高18厘米。较高的造像背后小龛内有一只布包,内包五谷及两张孙思邈名医仙师赞文。其 一为"药王会上一十三代名医仙师位",一十三代名医仙师即为孙思邈。
  内容有"大清国江西省袁州府宜春县石里乡太四图冷水流芳保铁面三郎大王祠下移居慈化太六图石盘五郎大王祠下居住”、"孙思邈神医仙师真人头戴乌纱,腰悬宝带,玉貌堂堂”等,并详细记载了孙思邈的事迹,落款为"皇清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正月初八甲午日丙寅时大吉之良";其二为"大清嘉庆二十年,先父业旺公于慈化住所装修”,落款为"弟子陈虞元,妻李氏、曹氏,男徽绪、仲绪,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四月三十日丙子吉旦”,内容为"先父自冷水移居慈化,由慈化移居南头,道光甲申由南头迁居郡西张头长坪里布〓。壬寅春先父弃世,先母又移居荷塘石牌等处,同治三年仍归冷水祖居。此四十余年,迁徙靡常,神像随之。光绪癸已男虞元官甘肃碾伯知县解组归见金漆剥落,于甲午四月十六日壬戌重为装修。”此造像为孙思邈出诊,老虎为其驮药箱,亦与民间传说相合。此三尊造像正如陈鸿章在序文中所述"灵眼双辉、玉容庄严”,为清代木制造像中的精品。造像于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和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分别由陈父业旺公和陈鸿章装饰,时隔近80年。以此推之,此造像的制作年代至少不晚于乾隆早期。自嘉庆二十年至民国十四年陈鸿章逝世,造像在陈家至少供奉了110年。供奉此组造像的目的正如跋文中所述,是为"家堂永镇,合府清平”。陈鸿章在赞文中自称药王弟子,其家又世供药王造像,其精通中医亦未可知。从陈鸿章手书赞文中,可知其道光壬寅(公元1842年)春丧父,时年陈仅1岁,幼年家贫,迫于生计,多次搬家,其家始居冷水(清朝设乡,今属慈化),其出生地当在郡西张头长坪里布〓 (今应在宜春城区内)等等。
  陈鸿章供奉的药王孙思邈造像不仅是清代木雕艺术中的精品,也对我们研究一代诗人、廉吏陈鸿章生平和清代宜春民俗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龙外生
责任者
鲍焱
责任者
孙思邈
相关人物
陈鸿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