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岂能一“托"了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0928
颗粒名称: 家庭教育岂能一“托"了事
分类号: G78
摘要: "全托式"家教受到家长青睐,是因为一方面为家长赢得了更多时间,另一方面家长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家教毕竟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成长。家教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全托式"家教会导致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减少,而一个孩子健康性格、道德观、亲情观的形成单靠老师是很不够的,不能将家庭教育如此一"托" 了事。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工作

内容

父母望子成龙,为子女聘请各科家教辅导学业不足为奇,可是贵阳一些中、小学生家长们竞相把孩子全托到老师家生活。有专家就此评论说,虽然这些家长希望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快步成长,但由此失去的更多东西却与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驰。
  李先生及其爱人为了能让6岁的女儿受到优质教育,动足了脑筋,先托关系把孩子户口迁到朋友家,如愿进入贵阳市一所知名小学就读。待女儿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夫妻俩终于说服了班主任老师,可以把女儿"全托"在老师家里,每周末才回家一次,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接受老师系统、严格的学科辅导。谈及这件事,李先生说:"我们两人工作都很忙,平时根本顾不上孩子的教育,与其请各种家教,不如多花点钱把孩子托付给老师,生活和学习都有保障。" 离异不久的黄女士独自抚养14岁的儿子,前不久她开了一家"美容院",生意日渐兴隆,可与儿子相处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眼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往下掉。正为此事犯愁的她听说有些家长把孩子全托给了老师,黄女士如获至宝,千方百计把孩子托到了数学老师家,虽然这种选择能否保证孩子学习进步还不得而知,但黄女士心里却觉得踏实了。
  "全托式"家教使家长与老师达成"双赢",但孩子的健康成长却成为双方的赌注。采访中,黄女士读初二的儿子对母亲的举动就十分反感,他对记者说:"她就想找办法把我约束起来,在老师家更没有自由了,现在连一些同学也开始疏远我。" 孩子的回答是家长和老师不曾想到的。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专家何克说,"全托式"家教受到家长青睐,是因为一方面为家长赢得了更多时间,另一方面家长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家教毕竟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成长。家教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全托式"家教会导致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减少,而一个孩子健康性格、道德观、亲情观的形成单靠老师是很不够的,不能将家庭教育如此一"托" 了事。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彭炜
责任者
王丽
责任者
何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