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秀江西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0761
颗粒名称: 我的家在秀江西路
分类号: I207.6
摘要: 《我的家在秀江西路》是由王铁红写的,收录于《宜春日报》。
关键词: 文章 文学

内容

我的家在宜春城区秀江西路,站在窗前,透过笔直成排的白杨树缝隙可以望见美丽的秀江。沿河的秀水公园里,绿茵茵的草地上点缀着苏铁和凤尾兰;低矮的红枳木和女贞拼成了弯弯曲曲的色块;粉的还有白的蔷薇花不知疲倦地开着;高大粗壮的小叶樟因为是新移植的,只在树顶长着一小蓬绿叶,树底下放置着几张别致的长椅。
  我不无遗憾地想,如果不是前面这栋房子挡着,我还可以看到"南池涌珠"这一胜景:巨大的花岗岩球体在水雾的笼罩下自由地旋转着,池子里喷出的泉水宛如一个个毛茸茸的大绣球;"绣球"连在一起,近看如一棵棵圆乎乎的小灌木,远望像一排排连绵起伏的波浪;每当夜幕降临,喷泉在一盏盏彩灯的照射下,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房子后面不远处就是化成岩。半山腰是修葺一新的化成寺,香火有越来越盛的趋势。每逢菩萨生日或其他什么上香的日子,善男信女们便在这条街上涌进涌出,使平时清静的秀江路骤然热闹起来。傍晚时分,从寺里传出的悠扬钟声,让人转瞬间心平气和起来。
  化成岩后面是正在建设中的松江园。公园里除有广场、长廊、亭台楼阁、池塘假山、迷宫等景点外,还有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如别处不多见的珍贵的银杏树、叶形奇特的马褂木等,都可以在这里看到,这使我感觉它更像一个植物园。
  很多人得知我住在秀江西路后,都会顺口说:"那里环境真好。"语气中不无羡慕。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回想起我们刚搬来时的情景。
  那是14年前的1990年,这里还是个村庄,除了大片大片的菜地,再就是菜农居住的平房了。我们院子里的两栋五层高的楼房,是这个空旷之地惟一的高层建筑。院门口一边一个大粪坑,像是在站岗放哨似的。一条崎岖的小路通向市区,到了夏季,自行车三天两头地炸胎不说,一路上还得忍受菜地里传来的刺鼻气味。到了夜晚,四周黑黝黝的,就像是住在荒郊野外,除了蛙声听不到别的声响。冬天刮西北风的时候才真是可怕呢,毫无阻挡的河风狂奔而来,呼啸着,怒吼着,住在城里的人是听不到这种风声的。
  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吃苦头也就难免了。有一次,丈夫深夜出差回来,阴雨绵绵加上归家心切,一不留神掉进了粪坑。粪坑很深,而且四壁湿滑,费了好大劲才爬上来。
  那时候也有让人怀念的地方,那就是毫无遮挡的视线。我特别喜欢的是夏季,坐在饭厅里就能欣赏到"长河落日圆”的绮丽美景:晚霞映红了长空,并将绚丽的色彩柔和地点染在水中;被染成了红色的河水中,游泳的人多得像下饺子似的,这可是宜春人的天然浴场。可惜现在这地方已经不准游泳了,因为这里离自来水公司的进水口不远,而且上游小水电站的建立,使水流变得湍急,不似原来那么波平浪静了。现在要想游泳,得往更远的上游去,可也没有那么理想的水位,那么好的河底细沙了。
  我爱原始古朴的宜春,更爱整洁现代的宜春。有幸住在秀江西路,使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宜春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近几年来,第五届全国农运会的成功申办更是给宜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机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让我们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吧!宜春的未来不是梦。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铁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