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思源的山多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0662
颗粒名称: 富而思源的山多人
分类号: TN932
摘要: 1982年 ,26岁的张包春向银行贷款3000元 ,买了辆拖拉机,从此起早贪黑 、没日没夜地跑运输 。随后 ,他又承包了村里的榨油厂 、碾米厂 ,妻子王正华则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 。
关键词: 广播站 山村广播

内容

1982年,26岁的张包春向银行贷款3000元,买了辆拖拉机,从此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跑运输。随后,他又承包了村里的榨油厂、碾米厂,妻子王正华则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 。
  天道酬勤。渐渐地,他们手头上有了些积蓄。1992年3月,张包春在龙田这个小山村率先住上了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小洋楼。也就在搬进新房的那天晚上,张包春去村里的小店买香烟,看到许多村民要么无聊地坐在一起闲扯,要么凑在一块打扑克、玩麻将。看到这一切,张包春顿时陷入了沉思 … … 回家后 ,张包春叫醒妻子:"你发现没有 , 我哩这个小山村,这些年来致富的没几个,闲扯 、赌博的却不少 ,这都是山村信息闭塞 、文化生活落后造成的 。我想办个广播站 ,把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 、致富信息传播给他们 。" 妻子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那就办一个吧,要是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那该有多好啊 ! "第二天 ,张包春从银行取出1万元夫妻俩的辛苦钱 ,到县城买回了收录机 、扩音机 、广播线和高音喇叭等器材 ,请来了师傅架设线路 ,办起了一个私人广播站,并取名为"龙田村民广播站" 。
  村民致富的引路人张包春常说:"我富了,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我回报党的最好方式,就是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广播站开播后,张包春为了掌握广播知识,尽快熟悉业务,他主动到万载县广电局学习取经,同时,自费订阅了《半月谈》、《科技致富》、《宜春日报》等报刊,并把从收音机 、报纸 、杂志上获取的信息 ,及时播送给乡亲们 。
  为了引导农民走上科技致富路,张包春经常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先后创办了"科技致富”、"庄稼病虫防治"等栏目。村民朱学发在听了广播后,办起了养殖场,开始了养鱼、养鸭、养猪的立体养殖,很快就发家致富了;村民张华耀,在张包春的帮助下,承包了一个果园 、一口3亩的鱼塘 ,如今,他仅券鱼一项 ,每年就可获纯利1500多元 。
  在龙田村,许多农民从张包村那里得到了种养技术和知识,由此走上了致富路。张包春说:"为村民致富架桥铺路,这是我办广播站的初衷,也是我回报党的一种方式 。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包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