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绘就公交新貌的改革者——王立
王立,男,52岁,本科,中共党员,南昌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
1993年,王立担任南昌市公交公司总经理,当时公司亏损1125.3万元。困境中,王立没有气馁,他带领职工锐意创新,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和资产重组,在江西率先推广了公交无人售票制,实施IC卡电子收费系统,有效提升了南昌公交的服务档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重点对南昌市营运线网进行优化和调整,新辟公交线路20多条,延伸和调整公交线路20多条,提高服务水平,方便百姓乘车。在王立的带领下,南昌公交从低谷中走出。十年间,企业营运收入平均年增长率达25%, 在政府未给一分钱补贴的情况下,2002年公司实现型润850万元,总资产达3.6亿元,拥有公交车
83辆,南昌公交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且在中部地区同行业中处领先位置。
2.情系三清的"拼命三郎"——王晓峰
王晓峰,男,42岁,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
1999年,王晓峰挑起了三清山旅游发展的重任。从此,在他的决策下,三清山景区每年都有大手笔,每年都有新亮点。1999年,王晓峰到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踏遍方圆数百公里的山山水水,修编三清山的总体规划。由于大负荷工作,造成他心脏负担过重,他左右冠状动脉95%以上堵塞,经过两次大手术,才与死神擦肩而过。医院要求全休半年,可他仅休息了一个月,又带领技术人员在悬崖峭壁上爬上爬下,为景区选线路、定方案。正是在王晓峰这种"拼命三郎”精神的带动下,三清山一年一个新变化。2000年三清山新辟了万寿园景区,2001年完成了对中心景区南清园的改造,2002-
2003年开发出西海岸景区,建成了世界上最长、最高的空中栈道。经过4年的努力,三清山游客量从1999年的7万人次上升到2002年的46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1.55亿元,财政收入增长了7倍,2002年辖区内农民人均收入净增550元。2002年三清山被评定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一举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的知名风景旅游区。
3.演绎赣戏风采的梅花奖主一龙红
龙红,女,37岁,大专,民进会员,国家一级演员,赣南采茶戏歌舞剧团副团长。
16岁,龙红便走上了赣南采茶戏的舞台,20多年来,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致力于推动赣南采茶戏走出江西,先后主演了《山歌情》、《王二小过年》、《搭船巧遇》等20多个在全国戏剧艺术舞台上很有影响的剧目。2002年,龙红在主演音乐剧《围屋女人》时,不仅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还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女儿托付给老母亲,全心投入排演。
排演中,虽然常常累得汗流浃背,嗓子嘶哑,她却不放过一丝瑕疵,为了一个小小的牵手动作,她反复修改,潜心琢磨,力争完美。正是这种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她主演的剧目获得了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她个人也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等荣誉称号。
4.与民共富的花木王——李友礼
李友礼,男,37岁,中共党员,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流坊村党支部书记。
1988年高中毕业后,李友礼在家试种湿地松苗取得成功,经过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现在,他的育苗基地达上千亩,建起育苗大棚4个,面积达7200平方米,种植品种130余个。1999年,他成立景天花卉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和成立花卉苗木协会等形式,无偿为农户提供栽种育苗和花卉培育整套技术,先后发展育苗专业户上百户,并为他们垫付启动资金,找信息,跑市场,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多元。他还热心公益事业,1994年以来,每年出资1000余元整修村里路面,他还出资改善村民的饮水条件,为困难村民提供生活补助,2000年,他的公司被省林业厅确定为枝树育苗基地,2002年被区委组织部定为党员“双学双培,,基地,基地被誉为"绿色党校”。
5.济学助困的自强模范——李宇
李宇,女,24岁,本科,共青团员,萍乡市英语学校教师。
李宇自小因病双脚高度肢残,多年来,她通过坚持艰苦锻炼和超人的毅力,完成中学学业,1995年考取萍乡教育学院,1999年获得江西师大本科毕业证书,并掌握了中、英、德、日、法、俄六国语言,萍乡人亲切地称她"李六国"。毕业后,她先后任教于萍乡广播电视大学、萍乡外国语学校,发表英语论文20余篇、文艺创作及翻译作品60余万字。三年来,她辅导学生数千名,并免费辅导了近百名特困学生,向贫困村民和学生捐款捐物累计7000多元,免费赠送学生4000多份英语报刊。2002年12月,她被授予"萍乡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3年4月被评为萍乡2002年度"十佳新人新事”,2003年9月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6.扎根基层的"活雷锋”——刘陆峰
刘陆峰,男,40岁,高中,中共党员,于都县公安局葛坳派出所教导员。
刘陆峰,从警20多年来,一直扎根基层,用真情赢得了百姓的信赖,用忠勇守护了一方平安。刘陆峰曾有两次调入县里工作的机会,可他却割舍不下休戚与共的农民兄弟,留在了山村,为群众义务做好事5000多件,当地的老表都亲切地叫他 "刘雷锋"。刘陆峰经常资助困难群众,葛坳乡东坑村的谭芳桂祖孙俩相依为命、生活困难,刘陆峰不仅常为祖孙俩送鱼送肉,还每月从工资中掏钱资助他们。葛坳乡地处山区,不少农民住在山旮旯里,赶一趟圩要走儿十里山路,刘陆峰每到一户农民家中,总要问"有没有信要寄?""要不要买什么?”"需要办什么证?”他还帮着写信,办户口簿、身份证,不仅帮忙办好,还一一给人送上门。2003年6月,刘陆峰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的光荣称号。
7.诚信服务标兵——朱润元
朱润元,男,45岁,中共党员,浮梁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鹅湖供电所安全员。
朱润元在农村基层一线从事电力服务工作的二十多年来,凭着一股钻劲,一种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一颗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成为一名技术过碾业务全面的优秀农村电工。在平时的工作中,朱润元始终牢记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刮风下雨、节假双休,24小时随叫随到。尤其是在2003年夏季,浮梁县鹅湖有两万多亩稻田遭受百年难遇的高温旱灾,朱润元舍小家顾大家,40多个日夜奋战在抗旱一线,安装抗旱配电变压器7台及大小水泵160多台,架设线路10多公里,在各方努力下,为农民挽回损失400多万元。2001年朱润元被省电力公司评为实施"诚信工程”先进个人,2003年"十佳"诚信服务标兵,2001年—200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景德镇供电局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工作者。
8.爱岗敬业的研发能手一宋财华
宋财华,男,33岁,本科,中共党员,鹰潭三川股份有限公司水表厂工程师。
1991年大学毕业进入该公司后,宋财华先后参与开发了耐腐蚀流量计的结构设计及电子电路、汽车收放机等多项重大研发项目,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01年7月,他带领公司研发小组其他成员,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成功研发出新一代智能水表—代码式预付水表,并于同年10月投入批量生产,截至2003年8月,共生产15万台,产值3000万元,创利税350万元。近两年来,他主持开发的省级新产品有4项,多个项目获省市科技发展经费及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获得国家专利7项,多次荣获鹰潭市科技进步奖、"十大优秀发明人”等荣誉称号。
9.心系百姓的好公仆一邹沅清
邹沅清,男,51岁,中共党员,中共九江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
2000年5月由湖口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调任市委信访办主任以来,邹沅清白天忙着接待来访群众,晚上把信访材料带回家接着干。为方便群众,他还把《信访条例》摘要和自己的电话号码印成名片,发给来访群众。同时,他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每年下基层调研70多天,努力做到每件群众信访件有回音、有着落。繁重的工作和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使他患上了腰椎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但他仍然带病坚持上班。3年来,经他联系解决的信访问题有300多件。
10.铆紧岗位的"螺丝钉"—沈泽志
沈泽志,男,35岁,中共党员,九江化纤股份公司长丝分厂原液车间维修工段长。
沈泽志从事维修工作16年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勤巡回、勤检查,严标准、严要求。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时刻以一个知识工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总结了一整套的工作方法。他组织提出的压力平衡桶改造和螺杆泵进口管改造建议,经技术部门评估,每年可分别为厂里创造6.6万元的经济效益和节约开支4.2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他所在的班组被评为"模范班组",他个人也多次被厂部评为"双文明"个人、"五一”劳动标兵。
11.执法为民的检察官—陈宣华
陈宣华,男,55岁,本科,中共党员,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处长。
陈宣华1981年从部队转业到省检察院。在反贪局工作十多年间,他凭借精通的业务能力和执法为民的精神,先后成功地查处了多起县级和厅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在担任控告申诉检察处处长期间,他十分重视群众来访的情况,经常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多次带领干警赴有关单位调查并协调解决问题,让来访群众希望而来,满意而归。对待工作,陈宣华竭尽全力,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勤俭办事,一年中,没有完整地休息过几个双休日。
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查办大要案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
12.大山深处育苗人—陈清华陈清华,男,38岁,中共党员,遂川县大汾镇石门岭教师。
1987年,陈清华高中毕业补员到大汾中学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2年,当他听说遂川最西边的原滁洲乡缺教师时,自愿申请到离县城70公里的滁州中学任教。次年,心系山区孩子的他又一次主动请缨到条件更艰苦、等偏远的山区小学工作。在他的动员下,妻子弃商从教,随他一起走进了山里,做了一名月工资只有150元的合同制教师。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吃的米菜和学生用的课本、练习本全靠他一根扁担挑上山来,10年下来,他挑进山来的东西共计上万斤。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清华执教的教学区适龄儿童入校率达99%以上,无一学生辍学,考试成绩年年居全乡第一。
13.再就业带头人——张婉玲
张婉玲,女,37岁,本科,民建会员,萍乡艺婉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婉玲1992年从供销社下岗后,通过市场调查,开办了"艺婉建材经营部”。她把"用户至上,信誉第一”作为经营宗旨,把"薄利多销,货真价实” 作为经营之道,经过10多年的努力,将小小的经营部发展成为拥有十余家分公司、10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艺婉建材有限公司"。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公司员工90%以上都是下岗职工,而且大部分是困难女职工,同时她为社会捐赠财物折合人民币十几万元,并长期资助两名女童完成学业。张婉玲先后获1998年省、市"三八”红旗手,2000年"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巾帼创业标兵",2001年"下岗女工再就业明星”、"中国中华杰出创业女性”,2003年"全国先进女职工及再就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14."鄱阳湖"上"领头雁"——罗玉英
罗玉英,女,45岁,本科,中共党员,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党总支书记。
进顺村曾是一个村民户户有欠款、集体经济穷得丁当响的落后村。罗玉英带领全村群众实施了“三大战略通过成立省内首家农民办的"三星级”宾馆鄱阳湖大酒店,组建起鄱阳湖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土地置换,建起进顺村工业园区,第二年即获利120多万元;通过在全省率先实行社区型股份制改造,按一定比例配置给村民个人,激发了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在罗玉英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进顺村已成为全国
24个先富起来的小康村、全国文明村,村级财政税收连续5年名列全省榜首,2002年全村总产值实现3.54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6629元,村民享受到了医疗报销、奖学金、退休工资等多种福利。
15.村民的"财神"支书——徐柏松
徐柏松,男,39岁,中共党员,金溪县陆坊乡桥上村党支部书记。
徐柏松1995年外出做面包生意,挣得身家百万。为了使贫穷的家乡人富裕起来,他毅然放弃近30万元的年收入,于2001年回到村里当起了村支书。上任伊始,他垫资4万元购买钢筋水泥,带着全村党员群众加固山塘水库,修桥两座,修路4公里。他教会村里50多人做面包,无偿扶助资金10余万元;他出资开发荒山1000余亩,使全村140户农户走上了种桑养蚕富裕之路。为改变村集体经济欠债20多万元的困境,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先后引进企业3家,为村集体年创收30多万元,解决了全村200多名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前几年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2712元。他清正廉洁,村里接待费全由自己掏,没花集体一分钱,被当地村民誉为“无私的党员,义务的支书"。
16.红土地上的科技创业者——黄代放
黄代放,男,40岁,本科,农工民主党党员,我省首家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198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黄代放回到江西创办了泰豪公司。15年来,他把泰豪从昔日的一个两万元小厂,发展至今天总资产超过6亿元,多项技术均处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1996年,黄代放创新思路,开创了江西“省校合作”的先河,泰豪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高校强大技术优势,积极孵化高新技术成果,使泰豪跻身中国软件100强。1998年,泰豪兼并国有企业一三波电器总厂,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结合,使昔日债务缠身的三波厂产品科技含量大增,2001年完成产值1.2亿元,2002年完成两亿元,2003年完成3.4亿元,泰豪也被确认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通过走资本运作新路,泰豪公司又成为国内智能建筑电气产业领域首家上市公司。黄代放个人也获得“江西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首届十大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17.社区"百佳主任”——黄玲香
黄玲香,女,49岁,中共党员,鹰潭市月湖区百佳城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百佳城社区地处鹰潭火车站旁,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黄玲香充分调动驻社区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社区内的就业、治安、环境和计划生育工作。她在百佳城社区成立了月湖区第一所社区党校,第一所青少年法治学校,成立了百佳城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开办了劳动就业服务站,2003年又把工会、计划生育工作带进了社区。
两年来,她帮助6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与12名困难户结对帮扶,经她化解的矛盾纠纷超过200起。突出的工作使她被居民视为"百佳主任"。她个人多次荣获省、市、区"优秀居委会主任”、"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新形象楷模"等荣誉称号,2003年被中组部、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
18.造福万家的西瓜专家——喻尧生
喻尧生,男,39岁,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抚州市临川区农业局经作站站长。
喻尧生大学毕业就一直从事经济作物的科研、示范、推广工作。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又是学农的,就得为农民服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8年如一日,喻尧生蹲在实验田,种西瓜,推广西瓜良种,传授先进栽培技术。他把瓜农的利益看成自己的利益,直接指导全区
18万亩西瓜的技术培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真实本色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工作之余,他还结合实践撰写专著论文10万余字,获农业部丰收奖、省农业厅科技改进奖一等奖、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并多次被评为抚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19.厂学互动的创业女明星--詹慧珍
詹慧珍,女,42岁,本科,民建会员,江西赣西专修学校、新余华丽制衣公司董事长。
詹慧珍1983年创办"华丽服装店”,现发展为拥有300多名员工、200多台高速缝纫机和专业机的华丽制衣公司。1996年,她坚持既出产品又出人才的发展思路,创办了"新余华丽中专学校",并于1998年发展为具有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资格的"江西赣西学院”,学生8200多名、教师460余名,校产1亿多元,率先在全国开创了"厂校结合,产学并举,以厂举校,以校促厂,互动发展”的办学特色。詹慧珍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几年来,她共资助残疾学生286名,减免学费28.9万元;捐赠敬老院、孤儿院、灾区共计47万元;培训下岗职工3296人,免收培训费202万元。她个人也得到中央、省、市等各级组织的表彰。
20.勇立潮头的酒业巨子——廖昶
廖昶,男,37岁,工程师,江西四特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造党委书记。
廖昶带领四特集团克服白酒税收政策调整、制售假酒行为猖獗、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内抓管理降成本,外拓市场挖潜力,改进工作方式,增进企业凝聚力,提高感召力等形式,使企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2002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37亿元,税利1.07亿元,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白酒企业之首,居全国白酒行业前20名。廖昶这种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的模范行为,赢得了广大职工的高度赞誉,企业的同心力显著增强。2002年以来,集团先后获 “江西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