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0381
颗粒名称: 同在蓝天下
其他题名: ——来自铜鼓山区寄宿学校的报告
分类号: G471
摘要: 铜鼓县创办的山区寄宿制学校不仅令学生、家长满意,也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关注,不少人前往参观学习。
关键词: 铜鼓山区 寄宿学校

内容

铜鼓县创办的山区寄宿制学校不仅令学生、家长满意,也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关注,不少人前往参观学习。前不久记者随同铜鼓教育局的同志来到了农村的几所寄宿制学校采访。
  1998年以前,该县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地处偏僻,网点分散,学校又没有食宿条件,学生上学要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了上学的路上,既不安全,也学不好知识,对此家长不满意,教育部门也十分着急。为了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1999年起该县开始创办山区寄宿制学校。几年来,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该县已相继建成了天柱峰小学、鹤吼小学、三都中小学等15所新型寄宿制学校,为寄宿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达到了小学生上学路程不超过单程两公里的要求。2003年,省教育厅批准该县为"山区寄宿制学校试点县"。
  那么,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呢?我们曾听说过也见到过不少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而影响到学习的情况。但是在铜鼓寄宿制学校里,孩子们从小就得到了这方面的锻炼,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寄宿在天柱峰小学的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13岁,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个个都学会了铺床叠被、洗理衣物,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就拿蒸饭来说吧,学校规定,中、晚餐由学生自己洗好米放到食堂去蒸,管理人员说,这些孩子,每餐蒸多少米、放多少水"都把得蛮准”,从不会浪费自己的"口粮"。12岁的瑶瑶说,她到了寄宿学校就改掉了过去早上睡懒觉,晚上看电视的习惯。现在天天早起和同学去跑步锻炼身体。去年她们排演的舞蹈《三峡我的家》在全县中小学校比赛中获第一名。
  孩子们在寄宿制学校里一天天长大,他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
  1998年以前,天柱峰小学每年质量检测均为全县末位,而现在该校语文、数学等学科成绩跃居全县前列。
  在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既学会了动脑,又学会了动手。鹤吼、三都中小学校学生的剪纸、布艺、书画等作品远近闻名,他们用木头制作的"鸡公车”引起了外来参观者的注意,人们评价它比"广交会”的展品更真实更富有乡土气。 铜鼓县在创建山区寄宿制学校时多方筹资,没有增加学生、家长负担,就连家住学校附近的孩子也争先恐后要来寄宿制学校"寄宿"。
  目前铜鼓县教育部门也还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想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卢维美
责任者
陈永峰
责任者
刘春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天柱峰小学
相关机构
鹤吼小学
相关机构
三都中小学
相关机构
铜鼓教育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铜鼓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