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三型农民巧致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1897
颗粒名称: 奉新三型农民巧致富
分类号: F323.8
摘要: 奉新县农民跳出了单一传统的耕作模式,有的留在家里发展特色产业变成“产业农民”,有的进厂务工变成蓝领,有的则从事各种经营变成了商人。
关键词: 奉新县 农民 发家致富

内容

前段时间,笔者深入奉新县农村釆访发现,农民跳出了单一传统的耕作模式,有的留在家里发展特色产业变成“产业农民”,有的进厂务工变成蓝领,有的则从事各种经营变成了商人。
  农民变花农——产业型致富
  5月13日,奉新县罗市苗木有限公司经理刘发通通过网上报价,发布求购信息,与浙江一客商成功谈成一笔15万余元的生意,这已是他.今年在网上谈成的第二宗生意。
  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奉新农民的摇钱树。自2001年起,该县将花卉苗木产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提供了新的致富平台。该县在土地使用、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方面对花农进行重点扶持。在土地流转承包方面,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花农把土地承包下来,并由政府埋单为花卉苗木基地统一兴建灌溉设施和道路;在技术方面,该县成立了花卉苗木技术培训中心,免费为花农培训栽培、防护等技能,花农遇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该中心技术人员就会立即赶到现场;在销售方面,该县专门成立了花木购销办公室,为花农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免费为花农发放《奉新花木盆景》刊物,同时,办公室还与全国各地客户在网上建立联系,帮助花农拓展销售市场。
  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了该县花卉苗木产业做大做强。目前,该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种植品种达400多种,有10个千亩、36个50亩、1051个5亩的花木生产基地,形成了奉(新)上(富)公路沿线百里万亩花木长廊,从业人员近万人,今年产值预计将达2.5亿元。
  农民变蓝领——务工型增收
  “在家门口上班,家里的农活又不误,按现在拿工资算,一年下来可赚1万多元钱呢!”近日,该县赤田镇罗塘村村民许小勇高兴地说,“用句时髦的话说,我哩老百姓也成蓝领了。”今年初,他来到距村4公里远的工业园区宝源纺织厂上班,每月可拿到1400多元工资,实现了一直梦想的“工薪”生活。
  近年来,该县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完善服务体系,着力营造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大批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为该县农民就近务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提高进厂务工农民的技能,该县开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培训所需用工人员。目前,像许小勇这样脱鞋下田干活、洗脚进厂务工的农民,在该县有2.6万余人,他们一改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一劳作模式,工作于农田和工厂之间,既不耽误农活,又能务工挣钱,同时还缓解了该县企业用工紧张问题,被人们称作快乐的 “两栖族”。
  农民变老板——商人型赚钱
  近日,该县宋埠镇中保村章老汉把小儿子托本村人从上海带回来的1000元钱存进了银行。章老汉说:“我的两个儿子、儿媳都在上海搞铝合金装修,每月都汇钱给我,现在我老两口吃喝不愁。”这是该县农民外出务工或搞经营带来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纷纷放下手中的锄头,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南下北上,寻找发家致富门路。该县宋埠镇中保村农民章新典是村里有名的木匠,多年来,他辗转于西安、南京等地从事门窗加工业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上海搞起了铝合金装修,并很快地站稳了脚跟。经过几年发展,他便与人合作,投资数百万元在上海、广州等地开起了10多家家装实体,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老板。目前,该县农民在大都市从事开店、办厂当老板的有5500多人,开店办厂9600多家,每年挣回资金7亿多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帅幼松
责任者
刘发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宋埠镇中保村
相关地名
西安市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