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风荡新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1725
颗粒名称: 科技之风荡新村
分类号: G212.1
摘要: 初夏时节,奉新大地处处生机盎然。这里的农民通过新农村建设,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鲜事不断涌现。
关键词: 采访工作 新农村建设 奉新县

内容

初夏时节,奉新大地处处生机盎然。这里的农民通过新农村建设,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鲜事不断涌现。
  农家屋里办起庭院技术学校
  [新闻回放] 余小平,今年45岁,是干洲镇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近几年,他凭着自己一身过硬的种养技术,栽种果树,种植西瓜、玉米,承包水库搞养殖等,年纯收入10万余元。同时,他还帮助带动了周边23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釆访手记]
  6月5日晚,干洲镇溪泮村余小平家里,挤满了从周围村组赶来的村民。余小平手里拿着椪柑叶片,向村民讲解椪柑的病情防治技术。这是他创办庭院技术学校后的第7次授课。据统计,全县已有庭院技术学校1121所,累计培训农民9.5万人次。
  这些庭院技术学校都是由当地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大户创办的。他们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摸索,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术,率先走上了致富路。奉新县委、县政府及时引导他们树立“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的观念,同时为他们创造传授技术的条件,让其带领村民一起致富。于是,一部分农民便利用自家的庭院作教室,办起了庭院技术学校,不定期地向农民传授致富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学校的带动,全县已形成鲜鱼、椪柑、生猪、蔬菜、猕猴桃等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40多个,年新增经济效益3400多万元。
  家庭妇女荣升科技家长
  [新闻回放] 昔日围着灶台转的农村家庭妇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烧饭不用柴、吃水不用抬,从繁杂的家务事中解放出来,很多人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采访手记]
  罗市镇千余名青年妇女因懂技术、会管理,而成为家里运用技术致富的科技家长。据统计, 有科技家长的家庭收入髙出全镇平均水平的
  45%。
  近年来,罗市镇在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活动中,十分注重对青年妇女的科技培训,让她们学习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实用科学技术。随着部分青年妇女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很多青年妇女深深懂得了只要掌握了科学技术;女子不比男子差。现在她们舍得花钱参加各类科技培训班,自费订阅各种科技报刊。近两年来,该镇参加各类科技培训班的妇女就有300余人。港下村广场组谭淑娟,不光养猪好,还掌握了科学选种、育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套农业科学技术。今年,她家种植的2亩苗木,长势喜人,预计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
  种田农民成鸭司令
  [新闻回放] “想赚牲畜钱,要同牲畜眠”。这句话形容地道出了养殖的艰辛。青湖村中堡组村民解传云通过势力,摸索出一套养鸭技术,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鸭司令。
  [采访手记] “传云,今天下午放鸭时,有几只鸭不肯吃东西,是否病了?”6月6日晚上,在干洲镇青湖村解传云的鸭棚里,解传云请来的帮工宋学友急匆匆地说。于是在电灯下,解传云手把手教宋学友治鸭病。
  2007年,在亲戚的鼓励下,解传云决心办一个养鸭场,他们成了合作伙伴。镇里还派了一名懂技术的干部做他们的养鸭技术顾问。这使得解传云更坚定了信心,劲头更足了。两年来,他不知道多少个夜晚住在鸭棚里。对照书本,观察鸭的情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养鸭技术。现在,他的鸭场存栏达到4000余羽,每天都要向市场出售70羽以上。在他的带动下,青湖村已有养鸭专业户8户。解传云高兴地对笔者说:“按这样的规模发展下去,我的养鸭场每年净赚7万元不成问题。”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熊振园
责任者
宋孝勇
责任者
张鹏
责任者
余小平
相关人物
谭淑娟
相关人物
解传云
相关人物
宋学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奉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