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灵境”的新农村趣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1205
颗粒名称: “仙源灵境”的新农村趣事
分类号: F291.1
摘要: 近日,我们走进有“仙源灵境”之称的奉新县,在新农村建设点,被其良好的人居环境所吸引:规划整齐的房屋、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在釆访中我们捕捉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关键词: 奉新县 新农村建设

内容

近日,我们走进有“仙源灵境”之称的奉新县,在新农村建设点,被其良好的人居环境所吸引:规划整齐的房屋、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在釆访中我们捕捉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村里建起了活动中心
  [新闻回放] 奉新县干洲镇桥头村,住着28户农户,该村出了4位农民画家,他们对书法、美术、剪纸、藏石都有浓厚的兴趣,培养出18名大学生,其中出国留学生就有2名。
  [采访手记] 潺潺的潦河水从桥头村旁流过,茂密的果树簇拥在村旁。这里人居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邻里关系和谐。新农村建设后,桥头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蹲上了卫生厕,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村道和入户小道硬化率达100%。村里专门聘请了一名保洁员进行保洁,村里卫生干净整洁。
  为繁荣村民的文化生活,在村里余达里老人的倡议下,村民积极响应,你500元,我1000元地进行捐款,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集文化、娱乐、议事为一体的活动中心,设立了书画室、乒乓球室、藏石室和棋牌室。该村村民除农忙季节外,每天都要到活动中心去看看书、打打牌,业余生活非常丰富,还吸引了周边村的不少村民到中心来学习、娱乐。看到我们来,村民余石根拿起自己收藏的一块石头高兴地说:“原来这些石头藏在深山大沟,现在却登上了大雅之堂,不仅增添了我的生活乐趣,还为我们家每年增加了不菲的收入。”
  村头变成了“花果山”
  [新闻回放] 奉新县赤岸镇洲子村的翠冠梨产业是在新农村建设时兴起来的。该村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翠冠梨产业当作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来抓。今年初,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名金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采访手记] 洲子村原来是一个以种粮为主的自然村,村民一直以务农、进城打零工为经济来源,经济状况不景气。2007年,该村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结合本地荒山比较多的情况,大力发展果业生产。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从浙江引进了梨树新品种一一翠冠梨,它色翠味香,耐寒、产量较髙,适宜当地气候。但刚开始,村民顾虑重重。为增强村民信心,村党支部书记徐名金走家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并组织村民代表到浙江实地参观,鼓励群众大胆地尝试。去年,徐名金种的50亩翠冠梨开始挂果产生效益,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出售,收入达20万元。县委、县政府了解后,组织全县各乡(镇、场)主要领导到该村翠冠梨产业基地观摩,鼓励群众再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庄翠冠梨的种植。目前,该村已栽种翠冠梨面积达到1100多亩,已挂果的达900多亩,产梨210万公斤,年纯收入达300余万元。随着翠冠梨商标的注册,洲子村真正成为了翠冠梨专业村。
  村中建起了“一道彩虹”
  [新闻回放] 奉新县柳溪乡港尾村,有31户,120余人。2008年,该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点后,这个边远的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经福三兄弟义务修桥成为佳话,受到港尾村群众的好评。
  [采访手记] 港尾村是由一河两岸组成的村落,村中一座简易的木板桥,承载着村部所在地和该村绝大多数林木运输过往的重任。林改以后,群众造林积极性髙涨,上山的次数更多了,木板桥的压力随着增加。村民余经福、余经富、余经长三兄弟,是林改以后农民受益的典型代表,分别在港尾村盖起了新房,余经福还在村里开了一家商店,办了一家村里最大的竹业加工厂。2007年11月,面对已无法承受重负的木板桥,老大余经福就和两兄弟商量,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机遇,自筹10多万元开始修建新桥。2008年11月8日,新桥修好了,三兄弟还特意在桥头刻了一副对联:横贯港河登银汉,直通南北永繁荣。村民郭清贵高兴地说:“新农村建设不仅改了水、厕、路,三兄弟还为我们修起了一座大桥,真是好啊!”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余石根
相关人物
徐名金
相关人物
余经福
相关人物
余经富
相关人物
余经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