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乞讨城市文明的“软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0991
颗粒名称: 街头乞讨城市文明的“软伤”
分类号: C913.8
摘要: 在宜春中心城区的繁华路段、火车站、汽车站及一些旅游景点附近,不时可见衣衫褴褛或也着装整齐的乞丐,他们抖动着手向熙熙攘攘的人群乞讨。这些形形色色的乞讨人员中,不乏以乞讨为职业借以敛财者。街头乞讨,给城市文明带来难以愈合的“软伤”。
关键词: 宜春市 城市文明 乞讨

内容

在宜春中心城区的繁华路段、火车站、汽车站及一些旅游景点附近,不时可见衣衫褴褛或也着装整齐的乞丐,他们抖动着手向熙熙攘攘的人群乞讨。这些形形色色的乞讨人员中,不乏以乞讨为职业借以敛财者。街头乞讨,给城市文明带来难以愈合的“软伤”。
  观察
  乞讨理由不一
  镜头一:5月10日下午,中山中路。一折叠上床躺着老一妇人。一老汉蹲在床旁边,床的右下方一块白布上写着他们的故事:儿子是建筑工人,工伤残疾,没有劳动能力,老妇人身患重病,急需钱医治。“知道宜春有救助站么?”面对记者的询问,老汉不语。“为什么不去救助站呢?”记者连问了三遍,他一直沉默不语。
  镜头二:5月12日下午,加贝超市门口。三三两两的老年乞丐,一手拄着拐杖,一只手端着搪瓷缸子,向行人要钱。一名老翁说叫张水安,74岁了,来自河南,去年家乡涨水,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现在逃难到了宜春“当地政府不管你们吗?”“一点救济解决不了问题。”老翁说。“怎么不去救助站呢?”“救助站能帮我们什么?”“最起码你们不用乞讨呀。”老翁停顿一会儿,说:“我和同伴商量一下,我们一共来了三四个人。”短暂停顿之后,老翁又对记者说:“我们才来宜春两三天。” 镜头三:5月12日下午,中山中路。一老妇人躺倒在地,一老汉站在旁边端着搪瓷缸子乞讨。老汉满口的河南话,他称来自汉口,因与家人发生矛盾,赌气在宜春下了火车,现在钱用完了,老妇人饿倒在地。面对记者为什么不去救助站的询问,老汉的解释是,家人马上就来接了,现在讨点钱吃顿饭。
  揭秘
  乞丐真假难辨
  各种各样的街头乞讨人员,他们的生究状态究竟如何?
  一位在中山路执勤的城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行乞人员大多是来自山东、河南、安。徽等贫困地区的农民以长年与乞丐打交道的了解而言,他认为,这些乞丐主要有三类:一是确为生活所迫,或因一时窘迫而无奈行乞,这类人大多愿意接受救助,而且会主动寻求救助;二是职业乞丐,这类人一般选择农闲时外出乞讨,乞讨目的多为敛财;三是一些弱势群体被人操纵行乞,以儿童和残疾人居多。“职业乞丐是街头乞讨人员的主体,他们像上班族一样早出晚归,这种职业乞丐有外地的也有本地的。”这位城管人员说。
  事实上,一些职业乞丐的生活并不贫困,甚至可以说乞讨收入让他们过得比较滋润。
  但是,市民在街头付出同情心的时候,却很难辨别行乞人员的真假。记者曾见一对母女行乞者,两人自称从湖南来宜春转车时钱包被偷,请求资助餐费,有路人给了她们20元钱。但转过身去,这对母女又缠上了别的路人,再一次复述她们“不幸”的经历。
  据了解,长沙、成都、郑州等多个城市的救助部门,都曾通过《告市民信》的形式,劝市民不要盲目地向乞讨人员施舍,以免上当受骗,助长职业乞讨人员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
  建议
  不要直接施舍
  面对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乞讨人员,又面对“不要随意施舍乞讨人员”的劝说,不少市民在善良与欺骗中产生了疑惑:“如果对谁都不施舍,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乞讨人员还能生存下去吗?”
  市救助管理站一位彭姓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忧。
  2003年8月1日“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救助管理办法》,原有城市收容遣送站也变为了现在的城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站的职能正是负责救助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又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但在履行救助职责时,救助站也遭遇尴尬。因为《救助管理办法》里明确指出,受助人员必须是自愿受助。如果对方拒绝,救助站只能耐心劝导而不能强制给予救助。而那些职业乞讨人,正是因为乞讨容易且收入不菲不愿接受救助。
  “有爱心的公众,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把救助钱物送来。这样,需要救助的人会得到救助,那些企图不劳而获的职业乞讨者无利可图,就会回家,乞讨现象也会越来越少。”彭姓工作人员说,“不要直接施舍,是清除乞讨现象土壤的第一步,也是当前不断完善救助管理体系的一种有效途径。”
  观点
  不可一禁了之
  流浪乞讨现象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而职业乞讨人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通病”,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无法回避的难题。
  在我国,有的城市曾用“禁乞令” 的方式,即在主要街道禁止乞讨,用地域调整控制乞讨的分布,将流浪乞讨人员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内。
  但这一做法遭到了不少法律人士的质疑,因为乞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宪法并没有制止这一行为。
  彭姓工作人员表示,乞讨现象的存在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禁乞令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应对市民进行救助管理知识宣传,向市民提倡,不要轻易给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财,或者只给实物不给钱。采访中,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从上海遣送回宜春的几名未成年人,竟是其父母每月以300元出租费出租给他人进行乞讨的。”同时,她表示,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基本生活,扩大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覆盖范围、健全社会制制度的同时,城管、公安等部门应联合行动,比如广州由城管、公安、民政部门人员组成综合执法支队,共同劝导乞讨人员接受救助,对一些非法行为进行打击,以从源头上减少、杜绝流浪乞讨现象。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蓉
责任者
张水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