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洒向患病少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0982
颗粒名称: 甘露洒向患病少女
分类号: C913.7
摘要: 日前,好心市民邓卫平买了一台21英寸的新彩电、两袋大米、两瓶食用油,送到了栖居在袁州区珠泉街道塔下社区一所土砖瓦屋里的甘益玲、陈琦母女俩手中,使遭受白血病折磨的花季少女陈琦备感温暖。
关键词: 白血病 陈琦 宜春市

内容

日前,好心市民邓卫平买了一台21英寸的新彩电、两袋大米、两瓶食用油,送到了栖居在袁州区珠泉街道塔下社区一所土砖瓦屋里的甘益玲、陈琦母女俩手中,使遭受白血病折磨的花季少女陈琦备感温暖。
  病魔摧残幸福家庭
  陈琦原本有个幸福的家。爸爸陈传森和妈妈甘益玲都是企业的职工,一家子过着衣食无忧的快乐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十多年前,陈琦父母相继下岗了。此后,她父母便起早摸黑地外出找事做,赚钱维持生活、培养女儿。2001年,陈传森因患乙肝住进医院治疗。一年之后,陈传森因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一对孤儿寡母以及2万多元的债务。从此,母女俩相依为命。
  2007年11月,在宜春三中读高中的陈琦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治疗,开始了化疗,自那之后到今年4月,陈琦10多次住进医院进行化疗,花费10多万元。面对巨额的债务及以后说不清的医疗费用,甘益玲心力交瘁、无计可施。为此,她卖掉了房子,住进了娘家没人居住的土坯房。为筹集更多的医疗费用,甘益玲更加辛勤地劳作着,但仍生存维艰。
  爱心绵绵助渡难关
  甘益玲家的悲惨遭遇,她的亲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总是隔三差五地送蔬菜、大米等接济着这对可怜的母女。
  2007年12月,袁州区民政局根据甘益玲母女俩的实际情况,按当时最高标准落实了她们的低保待遇。每月360元的低保金(含副食品补贴等)对这对母女来说,就如同甘霖雨露。2008年8月,为了节省路费,陈琦结束了在南昌的治疗,带回来的是9万多元的账单。通过学生医疗保险报销、保险公司理赔、宜春三中学校师生的募捐冲抵等,甘益玲家还有近3万元债务。为此,袁州区民政局根据相关规定,对陈琦实施了医疗救助,支付其大病医疗救助专项资金5800元。
  但陈琦的病并没有治好,转到宜春市人民医院继续治疗。每次化疗都要不少钱来对付。难以治愈的顽疾和昂贵的医疗费,使甘益玲母女一次次陷入痛苦与绝望之中,是政府和好心人_次次的关爱使她们振作起来,直面病魔,顽强生活。
  今年春节前,袁州区民政局主要领导又来到甘益玲家,送去了1000元生活困难补助金及食用油、大米等生活必需品。4月份,区民政局根据甘益玲家的实际情况,将其列为低保常补对象,并提高了月补助标准。同月,经区民政局班子研究,决定报请区大病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除对陈琦给予10000元临时医疗救助金外,还将其2009年住院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袁州区福利院院长邓卫平从同事口中得知甘益玲、陈琦母女的情况后,于5月4日找到甘家进行核实,当他看到这对母女生活得比自己想象的还艰难时,深表同情,于第二天买了价值上千元的生活用品送到了甘家。
  “有了党的好政策照顾,有了好心人的关爱帮助,我想我和女儿能战胜病魔的。经过治疗,我女儿的病情近段时间有所好转,她又想返校去上课。我真的很感谢你们,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和好心人的帮助,也许我早就放弃了……”当甘益玲接过邓卫平送来的爱心物品时,十分感激地说。
  但愿爱能战胜病魔,爱能创造奇迹,使如花般的陈琦能够像同龄人ー样,健康快乐地学习、工作、生活。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华生
责任者
彭娜
责任者
陈萍芬
责任者
邓卫平
相关人物
甘益玲
相关人物
陈琦
相关人物
陈传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袁州区民政局
相关机构
宜春市人民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