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福字彩绘及雕版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0722
颗粒名称: “龙凤呈祥”福字彩绘及雕版工艺
分类号: J322
摘要: “龙凤呈祥”彩绘及雕版艺术发源于靖安,主要存在于靖安县罗湾、中源、宝峰一带。“龙凤呈祥”福字彩绘及雕版拓印作品,主要用于民间厅堂张贴,表示吉祥、喜庆、祝愿、圆满之意。
关键词: 龙凤呈祥 雕版工艺

内容

“龙凤呈祥”彩绘及雕版艺术发源于靖安,主要存在于靖安县罗湾、中源、宝峰一带。“龙凤呈祥”福字彩绘及雕版拓印作品,主要用于民间厅堂张贴,表示吉祥、喜庆、祝愿、圆满之意。
  “福”字文化在靖安历史悠久,有史料可据的可上溯到明清时期,据《靖安县志》(一七八九年版),卷三十二,风俗、宗教中记载,每逢过年、乔迁,写对联、挂中堂都少不了“福”字,以致于在丧葬礼仪中,出殡前一天,在灵堂外一开阔地设灵,摆香桌,设吹打,孝子绕圈跪拜,俗称“圆福”,成为一道必不可缺的程序。福字的表达形势各有千秋,从画面内容上看在“礻”旁画鹿头,象征福禄,画龙头,象征吉祥物,画天官头象征功名,还有画麒麟……画法也种类繁多,有红纸黑字,有彩绘、有用金粉,最具有特色是升米福字,该写法是东家请来福字先生,先煮汤、拿红包,然后打一升米,米上插三支香,点燃静默,待火烧尽,吹去米上香灰,然后把米筒中的米倒在要写的红纸上,用筷子把米画成一个福字,再以墨水勾边圈上,把米收回升筒里,用毛笔把红纸上圈出的空心福字堪实,一个浓墨重彩的福字便告成。罗湾乡石境村艺人毛诚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继承创新“福”字艺术,先后开发出八种各具风格的福字雕版。一九八二年就一次拓印1000余张供全县劳模会散发,至今已印制3000余幅,分布在省内外。其代表作“福满神州”入选1984年江西省农民画展。罗湾乡南村村艺人万发逢,在传统福字基础上,运用现代彩笔工具,创新出彩色龙凤福字图,于2004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这在众多民间美术作品中是少有的。
  “龙凤呈祥”福字是靖安县山上片客家聚集区传统福字美术中的典型代表。福字的字形由龙、凤两种中国传统的吉祥物象形构成,采用绘画或雕版拓印等形式制作。
  其制作工艺主要为:首先选上等红纸、宣纸等纸张,用毛笔或彩笔绘制,一般红纸上用毛笔、墨水绘制,在宣纸上一般用彩笔绘制,福字的左边“礻”字旁大多描绘成凤的形象,右边“畐”字描绘成“龙”的形象。笔划由完整的龙凤组成,巧妙将龙、凤的自身体形或线条融入笔画中。龙凤形象真实、生动,栩栩如生。绘制后,采用特定板材(木梓树、春花树的树干),用凸版雕刻的方法,也就是把福字图案凸出方法雕刻成形,雕刻重点难度在于图案为镜像图案,并且细节图像不在同一平面上,以形成拓印画面一定的层次感。雕刻成版后,在雕版上均匀刷上墨水,用红纸以拓印的方法转印成型。
  “龙凤呈祥”福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由于“龙凤呈祥”福字制作要有美术、书法、雕版基本功、习艺周期长,要凭悟性和长期的实践体会才能掌握;又因单个生产成本高,出售价格与劳动价值严重脱节,影响制作艺匠的积极性,年轻人多不愿学,目前已是后继乏入。
  更让人遗憾的是,艺人万发逢的福字系列作品早在2004年就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但是一直无有效渠道以及合适厂家形成批量生产,无法扩大影响,产生经济效益。
  目前靖安县掌握这些技术的艺人往往劳动力不强,社会活动能力较弱,无经商经验,收入偏低,经济拮据,生活困顿,没有更多精力、经费投入,发展的步履艰难,以致“龙凤呈祥”福字制作面临濒危状况。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延红
责任者
徐金宝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