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茶叶产业为富民强县拓出新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0280
颗粒名称: 铜鼓茶叶产业为富民强县拓出新路
分类号: TS272
摘要: 铜鼓茶叶产业为富民强县拓出新路,笔者从铜鼓县茶叶办获悉;江西鑫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开发的千亩白茶基地于今年4月底建成,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使之真正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建设作为茶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在全国建立排埠华联村、温泉黄毗村等10多个重点茶叶产业示范村“、1000户茶叶重点专业户;并创办县茶业公司、佰泰公司、绿源公司3家名优茶精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拉动全县名优茶叶的产供销一体化。
关键词: 茶叶 铜鼓县 茶园

内容

近日,笔者从铜鼓县茶叶办获悉:江西鑫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开发的千亩白茶基地于今年4月底建成;棋坪镇龙山茶场200亩茶叶喜获丰收,以每公斤196元的高价一次性销售给了浙江客商……截至目前,该县仅良种茶园面积就达2800余亩,年销售有机茶近120万公斤,实现综合收入2.4亿元;有百亩以上茶农60余户,茶农年人均增收超过500元。铜鼓山地起伏绵延,早晚浓雾萦绕,特殊的气候和含多种元素的优质土壤很适合种植“宁红茶”。铜鼓是“宁红茶”的原产地,清光绪年间,“宁红茶”珍品“泉港龙爪”和“太子茶”被列为贡品,所以国人又称“宁红茶”为“贡茶”,此茶在1915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为使这一传统产品重新焕发生机,把品牌做大,近年来,铜鼓县出台优惠政策,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使之真正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如今,铜鼓成功申请注册了“铜鼓春韵”、“月泉茗”、“碧云峰”、“龙山凤爪”、“七星云雾”、“春丫”等商标,通过品牌的成功打造,“宁红茶”以其天然品质和精湛工艺享誉省内外,铜鼓春韵牌“宁红茶”荣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国优特等奖。该县把“庭院茶园”建设作为茶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在全国建立排埠华联村、温泉黄毗村等10多个重点茶叶产业示范村,培养“庭院茶叶经济”大户,选择发展示范户130户,不断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户均“庭院茶园”面积达10.6亩;发展幽居、金星、黄毗等18个“茶叶专业村”、1000户茶叶重点专业户,茶叶村平均茶林面积达1000亩以上,专业户户平5~10亩茶,产茶区农民年人均来自茶产业收入5OO~8OO元。该县在每个示范村各建一家初制加工厂,并创办县茶业公司、佰泰公司、绿源公司3家名优茶精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以示范村、示范户带动其他种茶户,以龙头拉动全县名优茶叶的产供销一体化,使茶产业真正成为该县的阳光产业、希望产业、支柱产业。该县还着力抓好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保障优质茶种苗的供应,该县与相邻的九江修水合作建立了100亩茶苗生产基地,繁育优质茶苗品种20多个;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经费用于新茶的品种选育、栽培、病虫害防治,对新建和高标准改造的茶园,除县本级每亩补助
  90元外,还积极争取上级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为做活产品流通和做强品牌,该县重新组建了茶叶协会,成立了“铜鼓春韵专业合作社”等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派人参加茶叶发展论坛、进行欧盟ECOCERT有机茶认证等活动,不遗余力地宣传山区产品。此外,该县还依托生态旅游优势,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把茶旅游、品客家茶作为发展全县生态旅游的新模式。如今,铜鼓掀起了发展茶叶产业的热潮,政府的大力扶持调动了农民种茶的积极性,涌现了大批种茶大户,引进了数个大型招商项目。江西红日实业公司已经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白茶基地并将扩大投资规模兴建加工厂;丰田有机农业生态园正投资200万元建设茶叶、生猪、土鸡等种养生态旅游园区;温泉凤山与福建泉州达成协议,由客商投资兴建茶叶基地和种苗基地,全县茶叶生产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轨道。该县的茶叶产业不仅让农民增收,还给该县运输业、餐饮业、加工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促进了“三农”工作健康发展。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恭淼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