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三宝之一:宜春脱胎漆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9812
颗粒名称: 袁州三宝之一:宜春脱胎漆器
分类号: TS959.3
摘要: 宜春脱胎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宜春脱胎漆器始于东汉,盛于明清,扬名于民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历史的宜春脱胎漆器是深受当地人所喜爱的一种手工产品,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以轻巧玲珑,色泽秀丽,经济实惠等特色闻名于世,也因漆器牢固,便于携带而大受欢迎。
关键词: 宜春市 脱胎漆器

内容

宜春脱胎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宜春脱胎漆器始于东汉,盛于明清,扬名于民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历史的宜春脱胎漆器是深受当地人所喜爱的一种手工产品,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以轻巧玲珑,色泽秀丽,经济实惠等特色闻名于世,也因漆器牢固,便于携带而大受欢迎。
  宜春历史上盛产夏布,其袁州区天台、遶市、竹亭等地又产漆,由于这两个基本因素,以夏布、生漆为主要原料的宜春脱胎漆器应而运生。
  此外,由于宜春交通十分便利,南靠浙赣铁路,北有秀江舟船航运之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历来商品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万商云集,商品的需求十分旺盛,促进了称为袁州三宝之一的 “脱胎漆器”的蓬勃发展。
  宜春脱胎漆器在明代设有作坊,在清康熙年间更有较大发展,1909年在南洋赛会上获得银牌奖,传名于国内外,为“袁州三宝之一”,是江西省著名手工艺产品之一;在民国期间,宜春中山路、重桂路一带开有23家漆器店,民国29年(1940年),在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上,被评为特等奖。解放后,宜春脱胎漆器得到了蓬勃发展,1972年组建的宜春漆器厂,成为全国漆器行业15个重点厂家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宜春脱胎漆器工艺在师承传统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博采同行业所长,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使产品更具现代气息,在品种上已形成实用、包装、装饰艺术三大系列共有680多个花色品种,艺术品位越来越高,而且还开发出纯粹的艺术品,如挂屏、雕塑、漆画等。杨增彦、熊礼勇等人创作的作品,先后被选送到人民大会堂和国内外展览。1980年生产的“双耳赤金砂花瓶”和“牛耳赤金砂花罐”先后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江西省轻工业厅优质产品奖和国家外经贸部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等诸多荣誉。近10年来,宜春脱胎漆器工艺品先后获省、部级以上大奖15个,1990年,还荣获全国第九届工艺品百花奖评比《优质产品奖》和全国同行业评比第三名,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品质优良,1985年袁州脱胎漆器被正式载入《中国土特产名牌产品辞典》和《江西特产、风物指南》。
  宜春脱胎漆器的生产,靠纯手工操作,工艺复杂。一般有制模、脱胎、上漆、抛光、装饰等几十道工序。主要材料为生漆、桐油、夏布等,制作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生漆、桐油、石膏粉等调成糊状,再均匀地抹在夏布上,然后将夏布裱在造型好的模具上,待阴干胚胎定形后,把胚胎脱下来,脱胎漆器由此得名。脱下的胚胎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油漆、拋光、装饰等几十道复杂的手工操作程序,最后拋光装饰而成。传统的装饰方法以漆刻为主,如线刻擦锡就是其中一种,此种工艺为全国漆器行业独一无二的装饰方法。
  脱胎漆器的制造,每件一般最少要半年,多则要一两年,时间周期长,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相对湿度较高,ー般温度在20℃左右,工艺精细,可谓巧夺天工。它的主要产品有:大中小花瓶、果盒、茶具、印泥盒、茶叶盒、首饰盒、托盘、脱胎雕漆、脱胎版画、脫胎生肖工艺品等数百种品种。它集所有中国漆器之精髓,继承千百年来传统脱胎漆器制作工艺技术,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2006年,宜春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宝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