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创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9563
颗粒名称: 千淘万漉创大业
其他题名: 上高县翰堂镇返乡农民工易广平创业记
分类号: F272.91
摘要: 17年前,他刚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遍偿在外务工辛苦。17年后,他带着发展有机农业的先进技术,揣着创业的梦想,在家乡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关键词: 千淘万漉 易广平

内容

17年前,他刚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遍偿在外务工辛苦。17年后,他带着发展有机农业的先进技术,揣着创业的梦想,在家乡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他,就是上高永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上高县翰堂镇磻村中村组返乡农民工易广平。如今,他已建成示范园300亩,年产新鲜蔬果1400吨,产值700万元以上,并解决了当地上百农民就业问题。
  艰难“淘金梦”
  1992年,17岁的易广平刚初中毕业,就随着打工潮去到深圳,期待用自己的血汗赚点钱, 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然而学历的低下、技术的缺乏,使易广平终年只能做些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体力活。他尽管十二分地努力,却依然没能改变吃苦不赚钱的状况。此后,他辗转上海、福建、浙江等地,进过玩具厂、电子厂,做过搬运工、建筑工,然而腰包就是不见鼓。
  2002年,易广平听说出国打工可赚大钱,心动了的他毅然拿出自己多年打工的所有积蓄,漂洋过海到日本,应聘在一家种植大棚蔬菜的农庄务工,走上了出国务工的旅程,在“淘金梦”的憧憬中力求改变生活、转变命运。
  三年“研修生” 刚到日本的易广平发现,同样是辛辛苦苦劳作,可来自另一国度的打工者每月工资折合人民币有一万多元,而自己仅有4000元。迷惑不解的他慢慢才了解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没有工资的“研修生”(学徒)。
  不服输的易广平便暗地里与异国劳工较上了劲。踏踏实实地工作、循序渐进地学习,最终让易广平受到了庄园主的喜爱。此后,庄园主视易广平为子侄,毫无保留地把种植大棚蔬果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庄园的丰富经验传授给了他。
  日复一日,潜心学习中的易广平感受到了高科技种植的惊人效益,他也逐渐产生了回家创办一个高科技农庄的念头。为此,他更加用心地工作,更加细心地学艺。整整3年,易广平终于掌握了全套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2005年4月,易广平毅然回国。
  倾情“有机园” 回到家乡后,易广平立即找到村委会,提出想承包300亩地发展高效大棚蔬果。此事在全村掀起了轩然大波。村民们笑他说,全村祖祖辈辈从没见过哪家靠种地发了财的。家人们则劝他说,村里不是国外,想靠种菜赚大钱是不可能的。经过整整3年的思想交锋,也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易广平最终说服了家人,顺利承包下了土地,正式启动了有机园的创办。
  忙整地、跑贷款,刚走上创业之路的易广平有条不紊地改良着土壤有机质,建设着规范的高科技蔬果大棚,逐步拉开了有机园的框架;做规划、跑调研,对市场行情了然于胸的易广平逐渐看到了有机农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坚信自己的产品不仅会畅销国内,还可以出口。
  日月如梭,转眼又是一个春天。易广平已经投入280多万元高标准建起了60多个双层大棚,新鲜可口的有机蔬菜即将上市。如今,在易广平的带动下,翰堂镇农民也纷纷加入到发展现代有机农业中来,建起了多个双季优质稻、苎麻、水产养殖等农业生态科技园。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易广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