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为农民增收“铺路搭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9404
颗粒名称: 奉新为农民增收“铺路搭桥”
分类号: F326.1
摘要: 为了进一步引领农民走上科技致富路,该县积极培植新兴产业,在拓宽致富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上狠下功夫。该县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培训 专业养殖

内容

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农民张为民,前几年夫妻俩披星戴月、牛耕人作地辛苦劳作,也只能种15亩农田。去年初,他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农技、农机培训班后,便买了一台打田机和一台联合收割机,在村里种了90余亩田,当年纯收入近7万元,成了村里有名的科技种田大户。像张为民这样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种田大户该县有156户。
  近几年来,该县通过县农广校、镇农技夜校、村农技员指导班等开展科技普及培训活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铺路搭桥”。目前,该县已造就科技型农民 1.2万余名,并带动更多的农民靠科技鼓起了钱袋子。
  农业科技的普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条件。该县在18个乡(镇、场)均成立了农业科技培训夜校,去年以来共为农民授课350多场,有效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同时,该县在每个乡镇设有专业农业科技推广员,每个村设农技宣传员, 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
  科学技术“播”下的是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种子”,收获的是推动该县农业农村经济大步前行的“果实”。近两年来,由于科技种田不断推广普及,该县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既确保了粮田不撂荒,还扩大了“单改双”面积。去年,该县粮食播种面积达49万亩,比前年播种面积增加0.96万亩,今年油料播种面积达30.2万亩,比去年087万亩。
  为了进一步引领农民走上科技致富路,该县积极培植新兴产业,在拓宽致富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上狠下功夫。该县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该县特色种植业如火如荼,且成效显著,已建成猕猴桃、椪柑、翠冠梨、杨梅、双孢蘑菇、大棚蔬菜等20多个种植基地,并通过基地辐射,带动了成百上千的农户加入到发展特色种植业中来。据该县农业部门统计,目前,该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5万亩,椪柑种植面积达2万亩,翠冠梨种植面积达1万亩,杨梅种植面积达0.82万亩,双孢蘑菇种植面积达12万平方米,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该县有8500多户农户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有的种植大户年收入甚至高达二三十万元。
  发展专业养殖也为该县农民增收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宋埠镇三洪村养猪大户宋友林,4年前还为找不到致富之路而烦恼,如今他已成为年收入达20多万元的养猪大户。提起该县生猪养殖协会,宋友林感慨万分:“县里的养猪协会不但为我指明了致富路,还为我在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两万元……”在该县生猪养殖协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农民改变了过去单家独户的养猪方式,现如今,该县大小养猪专业户有226户。该县石溪办事处桃源村的邓林森,在技夜校学习后,掌握了一套水库立体养殖的过硬技术,成了小有名气的“鱼鸭司令”。目前,他承包的水库有2个,放养水面有1200多亩;同时,养鸭3800多羽,年纯收入达7万元。在该县,像他这样的 "鱼鸭司令”有62个。
  为了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业种养户的科技种养能力,该县还将种养技术印成手册发到每个种养户手中,并派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指导农民科技种养。同时,为确保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畅通,该县还先后引进、培育经纪人200余名,并建立了特色农业绿色通道,为农民增产增收建立了良好平台。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帅幼松
责任者
陈福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奉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