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星故里的创业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9318
颗粒名称: 应星故里的创业故事
分类号: F241.4
摘要: 阳春三月,奉新县召开农业农村工作表彰大会,返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们在大会上踊跃发言,不仅为大会增添了浓浓的发展气氛,而且为应星故里掀起创业潮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是奉新农民的榜样。
关键词: 创业故事 返乡创业

内容

阳春三月,奉新县召开农业农村工作表彰大会,返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们在大会上踊跃发言,不仅为大会增添了浓浓的发展气氛,而且为应星故里掀起创业潮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是奉新农民的榜样。
  乡创业报桑梓
  宋秉发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上世纪80年代初,初中毕业后他回家种田,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使他明白,要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必须到外面去闯荡。90年代初,他到江苏远东砂厂打工。几年后,他学到了很多技术,且增长了见识,也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1997年9月,宋秉发从亲戚朋友那里凑足了20万元钱,成立了奉新县机械砂轮厂。由于没有经验,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要求,销路出现问题,资金链陷入困境。县政府知道后立即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送培训、帮贷款、找销路,这增添了他克服困难的信心。1999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360万元,向国家缴纳税款15万元。
  2005年,宋秉发在奉新又开办了一家塑钢型材公司。2007年4月,又投资400余万元成立了江西实德型材有限公司,30多名农民工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公司不但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还年向国家上缴税款20多万元。
  带领群众发“羊”财
  李想,籍贯河南,1999年大学毕业,2001年在深圳打工,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奉新县赤田镇陶仙村人)。2004年,李想回河南老家,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养了很多羊,她了解了养羊技术及行情后,认为养羊大有可为,而奉新山上植被丰富,四季常青,是理想的养羊场所。2005年,李想成功说服了丈夫,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带着不多的积蓄夫妻双双回到了奉新,在赤田镇承包了20余亩山地,建起了面积200余平方米的羊舍,接着又从河南引进了31只波尔山羊开始养殖。2007年底,他们的养殖场出栏山羊200多只,直接经济收入8万多元。
  李想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只母羊每年怀孕2次,年平均产羔4只,6个月可以出羔,体重约25公斤,每公斤36元,计900元,一只母羊年毛收入可达1800左右,除去成本,净赚可达1000元左右。现在,在他们的带动和帮助下,附近村庄及部分乡镇先后发展了波尔山羊养殖户40余户,少的养了20多只,多的上百只,年存栏波尔山羊 2000多只。今年,李想可存栏母羊200多只,出售商品羊近1000只,直接经济效益可达30万元。
  做大果业树品牌
  徐名金,奉新县赤岸镇洲子村党支部书记。洲子村过去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村,村民一直以务农、进城做零工为主,经济状况一直不是很好。2002年中央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村里有近2000亩宜林荒山。怎么开发好这些荒山?他发现浙江有一种名叫翠冠梨的梨子新品种,它色翠肉香,经济效益较好,种植翠冠梨果树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当年徐名金试种了近30亩翠冠梨。经过3年的精心管理,2005年果树开始挂果产生效益,当年纯收入就达10万余元,他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
  徐名金富起来后,心里想的是怎样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于是,他走村串户,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鼓励群众栽种翠冠梨。群众的观念开始转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如今,洲子村已栽种翠冠梨1100多亩,其中已挂果的有700多亩。去年,210万公斤翠冠梨销售一空,总收入达30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现在,洲子村不但修通了水泥路,而且把路修到了果园里。徐名金的最大心愿是早日为该村的翠冠梨注册商标,以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形成品牌效益,最终把洲子村建成翠冠梨专业村。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熊振园
责任者
宋秉发
相关人物
李想
相关人物
徐名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奉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