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常乐”的“知足”之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9193
颗粒名称: 品尝“常乐”的“知足”之味
分类号: G412
摘要: 知足常乐,但要说对它有所感悟“是从书中读到的两位古人引起的,常常悠闲自得地弹琴歌唱,如果一个人肯对自己所有的一切抱着一种知足的心态,不去追求客观条件不允许的东西,就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失望的痛苦。日子也许会过得潇洒,人生不能没有追求,这种追求不是野心勃勃地要得到这个或那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创造应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对什么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就只能是鲁迅笔下阿Q那样的自我麻醉、自我欺骗“就是失去了要去努力克服的对象,同时也就是失去了希望与目标。这是最乏味而又最可怕的生活了。
关键词: 社会 人生 感悟

内容

还在孩提时,就常听到长辈们提起“知足常乐”的古训,但要说对它有所感悟,却是在近年才品尝到“常乐”的“知足”之味。我对这个古老话题的思考,是从书中读到的两位古人引起的。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箪食瓢饮,贫居陋巷,却潜心于学问,不改其乐;另一位是荣启期,到90岁还穷得没有一条裤带,用野麻搓成绳子系腰,但活得愉快,常常悠闲自得地弹琴歌唱。这让我想到,如果一个人肯对自己所有的一切抱着一种知足的心态,不去追求客观条件不允许的东西,就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失望的痛苦,日子也许会过得潇洒。但是,再往深一点思考,我总觉得若把“知足”弄成了不思进取,毫无所求,一切安于现状,这就十分可怕了,也不会有真正的“常乐”可言。人生不能没有追求。当然,这种追求不是野心勃勃地要得到这个或那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释放自己的能量,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创造应是人生最大的乐趣。饱食终日,对什么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盲目自慰,就只能是鲁迅笔下阿Q那样的自我麻醉、自我欺骗,而不能说是“常乐”了。正因为如此,台湾著名作家罗兰才说:“满足的一个意义,就是失去了要去努力克服的对象,同时也就是失去了希望与目标。这是最乏味而又最可怕的生活了。”既然如此,那么作为一个不失进取心、立志报效社会的人,又该如何“知足”呢?张思德、雷锋早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和得失,为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他们既没有奢望,又不失理想;对人民所给的,总是感到满足;对自己所做的,总是认为不够;珍视身边的环境,热爱眼下的生活,潜心于手中的事业,在淡泊中去寻找意义,在枯燥中去寻觅快乐,在平凡中去探求伟大。当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其劳动得到社会认可时,便获得了一种无愧的乐趣,产生一种丰收的喜悦。由是观之,真正的“常乐”之“知足”,不是满足于现状,满足于所得,而是在努力的耕耘中去收获希望,在创造中不断进取。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能体现出人生风格、人生价值和人生快乐。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志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