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健全利益保障机制促社会和谐稳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8552
颗粒名称: 樟树健全利益保障机制促社会和谐稳定
分类号: D632.8
摘要: “儿子上个星期在网上反映的事,政府这么快就有了回应。”日前,樟树市閤山镇章赵村民小组村民李奇生对镇、村干部亲自上门答复感到又惊又喜。一星期前,他与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通电话时,无意间提起村里改水材料采购费用过高一事,儿子当时表示试着在网上发个邮件问一下。在查验了干部出示的采购发票后,李奇生打消了疑虑。
关键词: 樟树市 保障机制

内容

“儿子上个星期在网上反映的事,政府这么快就有了回应。”日前,樟树市閤山镇章赵村民小组村民李奇生对镇、村干部亲自上门答复感到又惊又喜。一星期前,他与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通电话时,无意间提起村里改水材料采购费用过高一事,儿子当时表示试着在网上发个邮件问一下。在查验了干部出示的采购发票后,李奇生打消了疑虑。
  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樟树市建立健全群众利益保障机制,采取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扩大利益保障层面、调解利益矛盾纠纷等方式,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拓宽民情通道,广泛听取民声。为了让社会不同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能够充分表达和有效反映,该市继2002年开通“市长热线电话”后,又陆续增设了“市长信箱”、网上信访和手机短信等民情沟通平台,多渠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使群众反映问题、表达看法更为顺畅。此外,该市还将民情沟通网络延伸到乡、村一级,全市19个乡(镇、街道)成立了“民情受理中心”,257个村委会配备了村级民情信息员,为基层群众建言献策、反映诉求打开方便之门。去年一年,该市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182件,收集意见建议126条,所有建议、诉求均得到及时回复,群众满意率达95%。
  坚持以人为本,体恤民生民情。该市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入手,相继推出一系列措施,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延伸至教育、住房、就业、就医等各个领域,全方位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在城市,该市着力实施城市低保“应保尽保”政策,1.5075万名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全部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农村,积极推行农村低保扩面工作,1.7762万名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农村低保,其中仅去年就新增5921人;对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该市在长期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的基础上,还实施了以贫困大中专学生为扶助对象的“太阳工程”,以长期稳定的扶助方式,扶助贫困大中专学生810人,累计发放各类助学基金124万元;自2005年起,该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到目前,已建成阳光小区、百福花苑、千禧花苑3个经济适用房小区,728户中低收入家庭喜圆住房梦。
  加大宣传教育,强化利益疏导。一方面,该市切实加强正确利益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家自觉规范行为,避免因利益纠纷引发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通过在乡(镇、街道)设立和谐平安联动中心,在社区、村组聘请基层纠纷调解员,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利益冲突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洲上乡店前村的李某欠下10万元债务后一直躲避在外。今年,他偷偷溜回家过年被债主们揪住,一些情绪激动的债主甚至挥舞拳头准备动武。危急关头,村里的纠纷调解员闻讯赶来,一边做好双方的劝导工作,一边电话联系乡联动中心的干部赶到现场。经过调解,李某拿出5万元现金偿还了部分债务,并保证剩下的半年内全部还清。据统计,今年1月份,该市和谐平安联动中心调解涉及群众利益纠纷70多起,其中义务纠纷调解员参与的占到了70%以上。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樟树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