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烂王”到企业老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8372
颗粒名称: 从“破烂王”到企业老总
其他题名: 记丰城市宏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曙雄
分类号: F272.91
摘要: 20年前,他挑着箩担走村串巷,传承着祖辈用糖换破烂的小本生意;20年后,他创办了一家固定资产达1200万元、员工100多人的企业。
关键词: 丰城市 总经理 熊曙雄

内容

20年前,他挑着箩担走村串巷,传承着祖辈用糖换破烂的小本生意;20年后,他创办了一家固定资产达1200万元、员工100多人的企业。
  熊曙雄,从“破烂王”到企业老总,经历了怎样的嬗变?近日,笔者来到位于丰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的宏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釆访了他,从隆隆机声中感受到在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的强劲脉动,从不同凡响的谈吐中清晰地看到一个创业者成长的足迹。20年来,他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首激越人心的创业诗。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环境造就人。丰城是江南最大的废旧物资集散地,熊曙雄出生于该市河洲街道,当地人均耕地不到6分,许多村民靠用糖换破烂维持生计。
  熊曙雄在家排行老大,家里生活艰难,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毅然挑起箩担走村串巷,加入货担郎队伍。当时交通不便,只有靠双脚步行,白天用糖换饭,晚上用糖换住。5年来,家中建房,自己结婚,弟弟娶亲,妹妹读书……熊曙雄靠着一副货担撑起了一个家,村民啧啧称赞,叫他“破烂王”。
  1993年,熊曙雄在安徽安庆市用糖换破烂时,发现丰城、安庆两地的废旧物资差价悬殊,大有商机。他就用几年攒下的钱作资金,搞起运输业。又是5年,他共挣了五六十万元,“破烂王”的名声越传越开。
  忆当年,熊曙雄感慨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时至今日,他还一直保持着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本色。也正是从货担郎到调运商的10年艰苦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为他积攒了资金,也为他创业打下了基础。
  “百强企业,不如百年企业”
  1997年,熊曙雄利用原始积累,与人合伙在安徽太湖县创办了一家废品加工厂,把铝废品熔炼成铝锭后再运回丰城去卖,产品供不应求。凭着勤劳与智慧,他的铝锭加工厂规模逐渐壮大,销售网络日益扩大,年上交税收由起初的几万元上升到现在的几十万元,受到当地领导的关注和垂青
  2004年回家过春节,熊曙雄看到丰城老城区杨柳湖流光溢彩,新城区建设如火如荼,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时,便决定把加工厂迁回家乡。他毅然投资300万元在丰城成立了宏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目前,企业占地面积7.16亩,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去年生产的8000吨再生铝锭远销广东等地, 销售额达1.2亿元。
  “百强企业,不如百年企业。”熊曙雄树立长远发展的信心,以企业家的目光审视着自己的企业, 永不言败。
  “企业越大,贡献也要越大”
  ”企业越大,贡献也要越大。”这是熊曙雄常说的一句话。
  在他的办公室里,一块块眩目的金字奖牌昭示着企业的成长和对国家税收的贡献:2005年丰城市民营企业税收贡献奖,2006年宜春市民营企业纳税100强,2007年省级民营科技企业……企业迁回丰城,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税收由2005年的100多万元上升到现在的近千万元。
  提供就业就是发给百姓饭碗。该公司100多名员工没有一个因金融危机而被解聘,60多名熟练工人人均月工资仍保持在1600元以上。而且,熊曙雄特别关爱员工。困难员工李根平建房时欠下1万多元钱,接着其母亲又患癌症住进了医院,李根平请假照顾两个多月,熊曙雄不但提前支付其假期工资奖金,而且还带着水果和慰问金去医院看望其母亲。贫困学生时常牵动着熊曙雄的心,从2006年起,他每年都帮助2名困难大学生解决生活费和学杂费,帮助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袁方坤
责任者
袁吉龙
责任者
熊曙雄
相关人物
李根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丰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