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8280
颗粒名称: 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分类号: D432.7
摘要: 笔者到一些县市调研时,发现许多县市在实施“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教育扶贫工程”,其目的在于更多地关注农村 “留守儿童”。
关键词: 农村 儿童

内容

笔者到一些县市调研时,发现许多县市在实施“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教育扶贫工程”,其目的在于更多地关注农村 “留守儿童”。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往往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在家里照看孩子的老人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对辅导孩子的学业往往力不从心,特别是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帮不上忙。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少言寡语者有之,消沉自卑者有之,自以为是者有之,种种情形令人担忧。证人更为痛心的是,少数孩子由于缺乏父母之爱,长期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也有一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极易受到别人的侵害。
  由此看来,许多县(市、区)实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农村寄宿制学校可解决“留守儿童”在校住宿问题,学校条件校为优越,还安排专职教师负责,这都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但就目前而言,这项工作刚刚起步,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还没有机会享受这祥的待遇。于是,我们更多地把目光转向逐步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上。譬如,近年来有些地方启动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一些学校的老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老师经常把这些孩子接回家,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般的关爱。
  这些举措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仅仅依靠部分教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毕竟,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社会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逐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对于城市来说,要真正给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就学机会,以尽量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应该切实把“留守儿童”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下大力气研究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志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