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离宜居城市有多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6964
颗粒名称: 中心城、离宜居城市有多远
分类号: TU984.2
摘要: 2月1日,宜春中心城吹响了创建宜居城市的号角。市、区两级迅速抽调专人组建了工作机构,干部群众也已逐步投入到宜居城市的创建工作中来。
关键词: 宜春市 宜居城市

内容

2月1日,宜春中心城吹响了创建宜居城市的号角。市、区两级迅速抽调专人组建了工作机构,干部群众也已逐步投入到宜居城市的创建工作中来。
  什么是宜居城市?我们有些什么优势和基础?宜居城市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日前,记者就广大市民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一番探访。
  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共分六大类、八十余项具体指标
  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市理想的重构时代。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从“卫生城市”到“文明城市”,人们纷纷对城市发展提出新追求、新理想,但 “宜居城市”似乎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的最高理想之一。
  中心城创宜办副主任、市城管局局长李俊波告诉记者:“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宜居城市就是适宜居住的城市,但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指标体系也异常复杂。”他介绍说,我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07年4月1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技司验收,于2007年5月30日正式发布。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共分6大类一一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与公共安全度,含29个子项目和83项具体指标。除此之外,还提出了4项综合否定条件,在考评中有任何一项否定条件均不能确认为宜居城市。评分采取百分制形式,如果一个城市综合得分能在80分以上即可被认定为宜居城市。
  自测评分77.52分,距离目标不到3分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国家绿化模范城”、“城市交通畅通一等管理水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被誉为“五星级”城市。尤其是2007年底,中心城提出实施“13579”绿色工程,着力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景观。这一切,目的就是一一创建宜居城市。
  那么,我市中心城创建宜居城市基础到底如何?
  早在2008年10月,我市就派出专人对照《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深入开展了自查自评活动。自评结果显示:我市综合宜居指数评分达到77.52分,距离80分不到3分! 李俊波指出,自测情况表明,我市创建基础十分扎实,但许多弱项亟待加强。在社会文明度方面,主要是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扣分较多。《评价标准》要求入住满一年的新建小区,民主选举并注册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普及率要达到100%;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公司覆盖面要达到100%;社区内文化、体育、卫生、家政服务设施或机构完备的社区比例要达到100%才能计满分,我市在这三项指标上扣分严重。
  环境优美度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景观等四个方面。自测显示,我们在人文环境和城市景观方面亟待加强,在城市特色和可意向性、建筑与环境协调、城市中心区景观、社区景观、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等方面只得到一半的分值。另外,在资源承载度方面,我们还要抓住重点。比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零使我们损失1分。生活便宜度是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宜居城市最重要、最核心的影响因素。这一评价类别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商业服务、市政设施、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城市住房、公共卫生7个方面的内容。我们的扣分项主要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教育文化体育设施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绿色开敞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
  在所有的考评体系中,经济富裕度是我们最需要加强的。《评价标准》要求中小城市年人均GDP要达到2.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要达到2000元,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0%以上才能计分。然而,2007年,我市人均GDP为9441元,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938元,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为31.7%,四项指标远远低于规定标准。
  创建宜居城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有难度,但并不是不能实现。”李俊波告诉记者,“我们在城市创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五星'城市的成功创建为我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创建宜居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李俊波介绍说,我市正在联系中国国际城市协会的有关专家,争取在今年3月份邀请他们莅宜实地考察和指导创建工作,届时将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专项整改。在此之前,我市将分成六个工作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经济富裕度是宜居城市的后盾和保障。
  目前,我市中心城正全面推进“六大产业”,深入开展“三大战役”,旨在提升宜春经济发展后劲,力争到2012年,中心城区人均GDP达到2.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占70%以上。同时,着眼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立“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总要求和“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组团发展、节约用地、适度规模”的原则,不断完善宜居城市规划,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注重引导各类城市资源按功能合理有序配置,提高各类功能片区尤其是中央商务、教育、文化、商业、服务等片区的集约程度和配套服务水平。
  在生态环境方面,中心城区还要大力推进“13579”绿色工程建设,进一步夯实宜居城市的创建基础,力争“十一五”末,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以上;同时加大对城市周边及城市规划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生活便利是宜居城市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目前,中心城区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交通瓶颈现象比较突出。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加快高士北路延伸、环城西路改造、宜春南路、明月南路立交桥等工程建设进度,缓解交通压力;加强交通管理,科学合理设置隔离带、红绿灯等交通设施,加强车辆停放秩序整治,强化重点时段和区域的交通疏导;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优化公交线路,延长公交运行时间,完善公交设施,切实做好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停车泊位的配套工作,确保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到10辆以上;继续扎实开展“五个一”便民服务工程建设,重点以社区为单位,建设一批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卫等基础设施,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
  另外,市民的安全感、归宿感,也是创建宜居城市的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落实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安全、安宁为目标,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腐败事件的查处力度和执法不公的治理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和效能建设,积极打造“阳光政务”、“开放政务”。
  李俊波认为,创建宜居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高效运行机制,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切实提高文明素质,增强城市意识、卫生意识、交通意识和公德意识;各级宣传部门要大力协作,加大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的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切实提高创建活动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我相信,通过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有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宜居城市离我们不会太遥远,中心城在年内是完全能够实现创建目标的!”李俊波信心十足地说。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曾舜
责任者
程小华
责任者
吴剑
责任者
李俊波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