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雨创业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6948
颗粒名称: 一路风雨创业歌
其他题名: 记上高县敖山镇接官村“养猪大王”黄豆林
分类号: S828
摘要: 上高县敖山镇接官村是江西省养猪第一村,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人均200头以上,该村共产党员黄豆林,年出栏生猪占全村的十分之一以上, 在接官村首屈一指,是位名副其实的“养猪大王”。
关键词: 创业 黄豆林

内容

上高县敖山镇接官村是江西省养猪第一村,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人均200头以上,该村共产党员黄豆林,年出栏生猪占全村的十分之一以上, 在接官村首屈一指,是位名副其实的“养猪大王”。
  与猪结缘“定终身”
  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27岁的黄豆林到上高县青年农场当起了饲养员。
  初学此艺,黄豆林有十二分的不情愿,整天呆在猪场里,动不动就拿猪出气。于是,农场领导批评他:“人家是干一行专一行,而你是干一行败一行。”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以后,他开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养猪知识,甚至还自己掏钱买来大量书籍学习养猪本领,遇有不懂的就向老饲养员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学到了一整套科学的养猪方法,生猪出栏评比时,他饲养的生猪获得了单个体重、成活率“双第一”。
  1994年,黄豆林被调到县合作化水库猪场任场长。他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竟与养猪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
  几番艰辛创佳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国有猪场纷纷改制,1997年,已在养猪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黄豆林当机立断,决定自建猪场。
  一开始,他只建猪舍800多平方米,引进母猪20头,聘请了4名工人,实行自繁自养。有着丰富养猪经验的他养出的猪自然是又白又胖。然而,细心的他发现,自己所养的猪成本较高,销路又不是很好,效益也不太理想。通过市场调查,黄豆林发现原来是猪的品种不够好,肥肉多,瘦肉少。于是他决定四处考察、改良品种。经过一番努力,他养出的猪体格健壮,成本低,且瘦肉率高,价钱自然就高,效益明显提高。以后,他又不断筹资扩大养殖规模。
  市场变幻莫测,2004年至2005年,猪价大跌,饲料价格却上涨,加上“高热病”的出现,养猪行业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很多养猪场纷纷倒闭,黄豆林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倒闭猪场,则前功尽弃;继续养殖,则更加亏损,何去何从?黄豆林凭着对养猪业的热爱和执著,在不断亏损的情况下,他仍维持着这个行业,直到2006年,生猪市场供不应求,黄豆林不仅把前几年的损失全部挽回,而且还赚到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到目前为止,黄豆林共有猪舍面积8000平方米,能年繁母猪400头,年产仔猪8500头,年出栏肉猪6000头,出栏良种母猪2500头,年产值达1000万元。
  率先示范保生态
  接官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在此之前,接官村也是响当当的“第一臭村”。全村仅450余人口,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村头村尾,到处是猪场,也到处是猪粪,由于没有进行适当处理,猪粪横流,臭气烘烘。
  黄豆林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他创业取得了成功之后,他第一件要办的大事就是进行环保。黄豆林建猪场、买良种,对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然而,说到环保,他却出手大方.,一下子拿出大笔资金进行排污、清污、建沼气池,对猪粪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同时,对猪舍内部结构进行大胆改造。此外,他还发动并资助其他养猪户对猪粪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如今,走进接官村,新楼林立,干净整洁,再也不是从前进村需捏着鼻子的“第一臭村”了,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生态养殖示范村、小康村。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宜报仁
责任者
黄豆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