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农民的“新职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6151
颗粒名称: 大桥农民的“新职业“
分类号: D422.6
摘要: 樟树市大桥街道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一大批有经济头脑、思路开阔的新型农民纷纷成立各种服务组织,从事起农家导购员、农业钟点工、代理家长等10多个新职业,用智慧和勤劳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关键词: 大桥街道 农民 职业

内容

樟树市大桥街道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一大批有经济头脑、思路开阔的新型农民纷纷成立各种服务组织,从事起农家导购员、农业钟点工、代理家长等10多个新职业,用智慧和勤劳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农家导购员”:搭起农副产品购销的新桥梁 “想买新鲜蔬菜,到湾里村熊国平的蔬菜基地;想买上等土猪,到土塘村的徐建英家!” 说这话的是大桥街道黄龙潭村民陈国云,他现在有一个新的职业——“农家导购员”。
  近年来,大桥街道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生猪等特色种养业,引得外地客商纷至沓来收购。由于对货源分布数量和路径不熟悉,他们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卖家。于是,一批有经济头脑的农民,经该街道劳动保障所的培训后,承担起“中介人”的角色。他们主动联系客商,带领客商深入各村收购瓜果、鲜鱼、生猪等农副产品,被当地人称之为“农家导购员”。
  “农家导购员”的出现,既为外来客商提供了方便,又解决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卖难” 问题。据统计,目前该街道从事该行业的农民已有700余人,每年外销货物达280吨,人均增收380余元。
  “农业钟点工”:田间地头好帮手日前,大桥街道龙湾村村民熊国平的2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需要建大棚,他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叫来了东村钟点工陈建等10多人,一个星期就把大棚搭好了。这些专门给种养大户及缺劳户提供有偿服务的农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业钟点工”。
  “现在是农闲,没什么事情,我就把附近十几位青壮年富余劳动力拉拢起来,组成一个打工小分队,早出晚归为周边的种植大户出劳力。按照每天8小时,每小时6~10元钱计算,一人一天收入有48~80元。”陈建一边数着工钱,一边高兴地对我们说。
  陪同釆访的该街道宣传委员张国强介绍道,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该街道涌现出了一批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种养大户。这些大户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过程中,对农业用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在农业生产和销售旺季便按生产所需,雇用了一些劳动能力强、有技术经验的人临时帮工。这样由农村和城镇剩余劳动力组成的“农业钟点工”便应运而生,既解决了种养大户的燃眉之急,又增加了剩余劳动力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从中耕除草到菜田间苗,从收割稻谷到摊场晾晒……围绕农业生产,一些富余群众自发地组成一个个打工小组,上门给缺人手的种养大户出劳力、打短工。这些新型打工农民成为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代理家长”:点亮留守儿童“心灯”在松湖村何小妹家,我们看到,她正忙着给几个孩子辅导功课。见我们来访,她安排好孩子们的功课后,便和我们攀谈起来。因为近年来,该村出门打工的人越来越多,附近的很多小孩都缺少父母照顾。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她,受这些打工父母的委托,当起了孩子们的“代理家长”。每天,她都要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并辅导他们的学习,同时还要把孩子们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何小妹告诉我们,她做的事与普通的家教和保姆并不一样,除了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和学习,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从为人处世、言行举止各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
  据了解,在该街道,像何小妹这样的“代理家长”有100余人,他们受聘于打工夫妇,帮助照看孩子,定期向家长通报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酬金一般一年3000-4000元不等。一些打工父母很乐意选择在职或退休教师作为“代理家长”,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仅可以照看孩子的生活,还可以辅导孩子的学习。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聂云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大桥街道
相关地名